明代高僧莲池大师,是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,曾著普劝念佛文,劝导世界上所有的人,不分富贵贫贱,不分男女老幼,不分才智庸愚,大家一起来念南无阿弥陀佛。为什么人人都应念佛? 念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究竟有什么益处呢?原来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的大觉清净心,世界上所有的人,人人先天具有与阿弥陀佛同样无量光明,同样无量寿命,同样清净大觉的本心,只因后天一念妄动的无明黑暗,把先天本具的光明清净本心遮蔽了,以致使人陷入罪恶的苦海,不能自拔。念佛就是要把人人先天本具的光明清净心发掘出来,驱除后天的无明黑暗,使人心充满了无量光明,那么人人都不会犯罪,人人都可过着快乐幸福的精神生活。因为“南无”的意思是归向,南无阿弥陀佛,就是一心一意归向先天一念未生以前光明清净的大心,这样就可解脱一念已生以后罪恶的束缚。且阿弥陀佛曾发大愿,要把所有众生本有的光明清净心结合起来,建立一个无量光明绝对清净毫无污染的极乐世界,希望念佛的人,能把身心归宿安顿在这样至真至善至美的清净国土,心生净土,邪恶无法侵入汝心,一切烦恼无从发生,使你成为一个快快乐乐的极乐人,全世界人类都能这样做,这个世界就可成为极乐世界。因此莲池大师要普劝世界的人类,人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。
富贵的人,生活很舒适,物质享受极满足,如果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,堕落堪虑。俗语说:“饱暖思淫欲”,富贵者生活饱暖,就很容易发生娶姨大大,玩舞女,金屋藏娇等荒淫之事。所以富贵者更需要道德修养,更需要追求清净的精神生活,否则富贵常能使人堕落。富贵人如果不知修行,常因作恶而失去富贵,即使没有作恶,世间也很少长久的富贵,往往时转星移,一旦失去富贵而潦倒穷途者,比比皆是。明代状元罗洪先所作醒世诗有云:“人间富贵花间露,纸上功名水上沤”。又云:“世间最大惟生死,白玉黄金尽枉然”。上述醒世之语,十分正确,世间的富贵,好比花间之露,水上之沤,虚伪不实。只有生死才是人生大事,人若不能了生脱死,势必沉沦苦海。富贵人应当明白上述道理,赶快念佛修行,因为念佛是发掘人心本具的光明,接受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与无量智慧,就可扫除心中的黑暗与愚痴,这样就不会因富贵而造业,且可藉富贵而多做善事。富贵人念佛,把心归宿安顿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,以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作为精神上的住宅,就可享受平安愉快的精神生活,远比物质享受快乐得多,现在社会上的富贵人很多,大家都争着购买华丽的房屋。这种物质上的住宅,诚然是人们生活所必需,有了坚固的房屋,才能防止盗贼的侵害,躲避风雨的袭击。可是大家要明白,精神上的住宅,比物质住宅的房屋更重要,人们如果缺乏高贵清净的精神住宅,就会受到邪鬼妖魔的侵害,贪嗔痴慢的袭击,因而发生精神痛苦不安,道德堕落下流的恶果。因此奉劝富贵的人,你们居住在华美高大的房屋里,物质上已够享受,应进而追求平安清净的精神住宅,念佛求生净土,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,远比物质住宅的房屋更快乐,更平安。要知物质住宅的房屋虽高大,却是不稳固的,遇到火灾可能被烧掉,遇到大地震可能被毁掉,即使不会遭遇上述灾害,可是到你死的时候,你能把这高楼大厦带走吗?倘若你拥有极乐世界清净美好的精神住宅,不仅火灾不能毁,地震不能倒,且一直到你死了以后,永远属于你的住宅,但受诸乐,无有众苦,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。聪明的富贵人应知道,念佛是保持永久精神富贵的上策。
世人所谓贫穷,是指物质的贫乏,这种物质贫乏的穷,只要有崇高的精神生活,照样活得比富人更快乐。试观孔子的弟子颜回,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颜回那样的贫穷不堪,为什么十分快乐呢?因为他有崇高的精神境界,把物欲看得很淡,不以贫穷为忧,故能不改其乐。颜回是孔子的弟子,尚且如此,念佛人精神世界的层次,比孔子更高,因此贫穷者如能念佛,更能使精神生活富足,因而无忧无虑,十分快乐。永嘉大师证道歌云:“穷释子,口称贫,实是身贫道不贫,贫则身常披缕褐,道则身藏无价珍”。大家要知道人人本具阿弥陀佛同样的无量光与无量寿,就是人人本心具有的无价珍宝,可是因烦恼妄心的遮蔽,把本心原有的无价珍宝埋没,才感觉心灵贫乏。楞严经云:“譬如有人,于自衣中,系如意珠,不自觉知,穷露他方,乞食驰走,虽实贫穷,珠不曾失,忽有智者,指示其珠,所愿从心,致大饶富,方悟神珠,非从外得”。这一段经文,是说人们心中原来藏有如意宝珠,为无明妄想所蔽,以致忘失而不自知,好比一个乞丐,忘失了自己内衣中藏有宝珠,却要到外行乞,后有智者指示他,宝珠藏在他自己内衣中,赶快取出,顿时成为大富翁。世界上芸芸众生,都像此乞丐一样,不知自己本心原来藏有与阿弥陀佛同样的无量光明,迷失了隐藏的如意宝,感觉精神上很贫乏。倘有智者教他们念佛,把隐藏在本心原有的无量光明无量智慧发掘出来,就能顿显本心立见光明,从此精神上得到充实富足,获致身贫道不贫的真快乐。
俗语说:“有子万事足”,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观念,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有了儿子,可以传宗接代,宗祀得托,故云万事足矣。有人得了儿子,感谢菩萨之赐,从此发心精进念佛,终于净业成就,高寿后快快乐乐的在笑声中往生,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:
民国时代的杨母,贵州三穗县人,自幼为杨家童养媳,年十七,与杨维新结婚,十九岁,因难产痛甚而昏迷,梦跪佛前,求生贵子,蒙白衣观音,进子入怀。甫以甘露入口,忽觉身心清凉而醒,儿已呱呱堕地,始悉昏死一日,幸公婆信佛,求观音菩萨赐大悲水,佑媳母子平安,愿婆媳长斋奉佛,以报佛恩,甫灌唇而苏,从此长斋念佛。后来丈夫早逝,公婆亦先后去世,儿子出外求学,从军抗战,家中仅留杨母及婢女,日夜数珠不离手,念佛不离口,早晚功课,寒暑无间,年逾九十,而发白转青,齿落复生。1945年八月,抗战胜利,她的儿于杨少新,已荣任司令官,复员还乡,带着美籍妻于刁斯皮,二子戎戎、球球,二女梅姑、梅娘,及洋女婿奚不得牧师等,荣归团聚。这时只有她儿子随母茹素念佛,其余媳妇、孙儿、孙女婿等都是基督教徒,指杨母是魔鬼。次年孙女等在贵州镇远创建悔心布教所,宣传基督。岂料长孙戎戎忽患重病危急,经护士施惠人代求现音菩萨垂佑而速愈,从此娶惠人为妻,改信佛教,从超凡和尚受三归五戒。孙女梅姑因夫遭车祸而死,悲伤欲绝,亦经劝化而改信佛教,皈依西天寺不空老和尚。从此就将原来基督教的悔心布教所,改为佛教悔心居士林,1948年六月十九日居士林举行落成,及西方三圣像开光典礼,启建护国息灾法会,请不空老和尚主持,并公推祖母为林长。法会当日下午通俗演讲,杨母登台云:一、我要往生极乐世界,现将居士林交长孙戎戎负责。二、劝大家要念佛求生西方,其法并无巧妙,即日夜不歇念下去,功夫到家,决定往生。三、今预告汝等,我将生西,希皆亲见,可为念佛榜样,增加信愿。至二十一日法会圆满,皈依三宝者千余人,杨母登台笑向大众云:我早年提倡青年信佛,及佛化家庭,汝等青年,现均皈依三宝,我家亦已佛化,完我毕生心愿,三天来承诸位功德加被,我已净业成就,月前观音菩萨约定今日来接,兹向诸位告假,说罢哈哈大笑,笑声渐低而逝,亲属哭泣,老和尚即警策云:不许哭,不许动,是孝子贤孙,速为念佛,增高品位,即齐声念佛,次日移回治丧,面容如生。(节录毛惕圆居士编净土圣贤录四卷下往生女居士)
上述杨母早年因感谢观音菩萨送子之恩,得子后即长斋念佛,后来儿子贵至司令官,虽因娶了美国籍的媳妇,以致孙儿、孙女、孙女婿等一度信仰基督,均经杨母感化而改信佛教,乃至把基督教的布教所改为佛教居士林,可谓自利利他,功德巍巍,故能寿至九十余岁而弥健,无疾而寿终,哈哈大笑而往生,如此瑞相,真是稀有。若杨母者,在世法上,福寿全归,在佛法上依其临终瑞相,必能上品上生。
在世俗看来,无子也许是人生的缺憾,可是在佛法说来,无子正是最大的福气。因为没有儿女之累,可以专心修行念佛,以致净业上有极高的成就,佛教中有很多的例,最著者当推浙江嘉兴范古农居士。范居士是当代颇负盛名的大佛学家,记得1947年春季,我与范居士在苏州妙香莲院朝夕相处,约有数月,他虽早年娶妻生子,但儿女均早夭亡,因此孤身自由,正好修行念佛,把全副精神,完全用在佛法上。他的佛学造诣甚深,任何人有佛学问题向他请教,都能圆满解答,故有佛教活辞典的称号。曾在上海省心莲社主讲净土三经一论,1946年冬,出其历年文稿,辑成幻庵文集、古农佛学问答等书行世。他因无儿无女,财产乏人继承,曾将房屋地产,施作念佛堂,弘扬念佛法门,不遗馀力。据觉有情月刊第十二卷第五期的记载,范居士于1954年三月初七日中时微笑安详往生,年七十一,初十日未时大殓,顶暖肢柔,趺坐缸中,如入禅定,肤色光润,有逾生时。
上述范居士无子而专心念佛,真是最好的福气,可是世上像范居士那样精通佛理而看得开的人很少,世上多数人往往为了无子而烦恼,佛菩萨为了拯救这类众生的痛苦,因此也有因念佛而菩萨送子的事实,例如陈柏达居士编著神奇的感应一书中,载有下列念佛得子的事:
屏东潮州邮局许桂树,原有一女二男,可是最小的男孩得了先天性蒙古症,次男又在一次意外中去世,许先生想到无后为大,十分伤心,很希望再生一男孩,奈何他的妻子早已做了输卵管结扎手术,生产希望极微。有人劝他念佛,他就老实念佛,终于奇迹出现,后来妻子输卵管接合的手术成功,平安地生了一个男婴,十分健康可爱。(神奇的感应一七七页)
综上所述,没有儿子的人,诚心念佛,可有得子的希望。即使无法得子,更要像范古农那样的专心念佛,克享高寿而含笑往生,了生脱死,是无上的幸福。
人有孝顺的儿女,物质生活得到满足,精神上十分愉快,实是很大的福报,这种福报是前世修来的,应知珍惜。且应明白世间福报是不究竟的,念佛求生净土,脱离生死苦海,才能获得永远的安乐。儿女既能极尽孝顺,生活无忧无虑,实在是专心念佛的好环境。念佛不仅为自己了脱生死,更为儿孙增福慧,因为念佛是树立良好的身教,儿孙在你朝夕念佛的薰陶下,潜移默化,必能养成高尚的人格,仁慈的德性。
世上孝子虽不少,逆子也很多,倘若不幸遇到忤逆不孝的儿子,那又怎样办呢?这样你更能体验娑婆世界的痛苦,加强对极乐世界的羡慕。观经载韦提希夫人,因子恶逆,起心厌离,即得见阿弥陀佛,受记往生。在净土圣贤录中,不乏因为儿子忤逆,才发心念佛,终于净业成就,下面就是一例:
民国初年,浙江省慈溪县某贫妇,家贫,儿子又很忤逆,常被儿子责骂。某日,她被儿子责骂后,十分悲伤,就到邻近寺院去向师父诉苦。师父说:“你已知苦,为什么不把苦卖脱呢?” 妇人答:“怎样把苦卖脱呢?”师父说:“你专心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净土,以西方净土作为你的身心归宿处,这样就可获得身心愉快。将来临终时阿弥陀佛来迎,更能永远离苦得乐,岂不就可把痛苦卖掉吗!”妇人听了,觉得很有道理,就依教奉行,专心念佛,日夜不断,果然身心愉快,忘却痛苦。三年多后,临终前数月,她预先告诉儿子说:“某月某日,我将往生西方,你不要外出,为我料理后事”。到了,临终前,她的儿子忽闻异香扑鼻,不知香气从何而来,旋即看到母亲沐浴更衣,端身正坐,念佛而逝。(净土圣贤录下册一二九页,神奇的惑应一七三页)
上述妇人因儿子忤逆而发心念佛,后因念佛精进,不仅自己身心愉快,临终安祥往生,永离轮回之苦,且亦感化了她的儿子,使儿子改变了忤逆妁恶性。从此看来,念佛实在是自利复利他的最大善事。
中国医学黄帝内经有言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掘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这是说一个人要在无病健康的时候,保健预防,若到已病而求医药,好比临渴掘井,未免大晚了。因此莲池大师劝人要趁无病健康之时,努力念佛,切不可临死抱佛脚。古代大德说:“人命无常,在呼吸间,一息不来,便成后世”。一个原来健康的人,保不住任何时间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疾病,甚至因急病或意外事件而猝然死亡者,时有所闻,所以任何人不能自恃健康而疏忽。要在健康之时,精进念佛,念佛可使心平气和,精神愉快,肉体就不易发生疾病。有的人病了以后,往往神识昏迷,就无法念佛了。明乎上述道理,大家要趁今健康而念佛。
佛经上说阿弥陀佛是总治万病的阿伽陀药,所以病人念佛,能使疾病速愈。可是很多人不明白此义,误以为持念阿弥陀佛仅是求往生,药师佛才能治病,弘一大师曾为文批此误会,所作“净宗问辨”一文有云:“问:有谓弥陀法门专属往生之教,若药师法门能消灾延寿,岂不更善?答:弥陀法门于现生亦有利益,今述余亲闻事实证之:
一、瞽目重明。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,忽双目失明,古农劝彼念阿弥陀佛,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,如是年馀,双目重明。
二、沉疴顿愈,海盐徐蔚如,屡患痔疾,经久不愈,曾因事远出,归寓后痔疾大发,痛彻心髓,七昼夜不能眠,病已垂危,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不久遂能安眠,醒后痔疾顿愈,迄已十数年不发。”
上述弘一大师的文字,可以证明持念阿弥陀佛治病,较药师佛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我们深信有痛时念佛,可以辅助医药,以佛力增强医药的力量,有时医药无法治疗的疾病,往往可用念佛信仰的力量治愈。但世间医药能治的病,可以念佛辅助,不要完全废弃医药,否则会受到社会的毁谤,被人讥为害人的迷信。我们弘扬佛法,要合情合理,才会获得社会大众的信受。至于念佛求往生,往生的意义,并不限于死后,生前活着也可把心寄托于极乐。大虚大师悦:“往生之义,若就意识而言,定中亦得往生,如庐山慧远大师定中三次得见极乐净上,不须舍此报身,始至往生。若就赖耶,报体而言,赖耶普遍十方,而众生为业所障,不能成就极乐报身,若修净业,即得舍离烦恼业报之身,往受极乐清净报身”。(见太虚大师著往生净土讲要),可知往生意义有二:一、生前定中生净土,二、死后舍报生净土。所以往生并不意味着求死,病人若能念佛,把身心寄托于净土,可以忘记病的痛苦,使病易于痊愈。万一得了群医束手的绝症,切近无常,报尽寿终,念佛也可快快乐乐的舍报往生,不像一般人死得那样痛苦。
无父的孤儿,丧夫的寡妇,精神上不免感觉孤独而痛苦。如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,就有阿弥陀佛的无量慈光时时刻刻照拂着你,使你感觉无限的温暖与安慰,绝不会再有孤独之感了,孤寡者体验娑婆世间的痛苦,更能强烈羡慕极乐世界,且孑然一身,无挂无碍,尤能专心修持念佛,由此孤寡实为助益净业成就的增上缘,在净土圣贤录中,孤寡者念佛成就很高的特别多,兹略举二则如下:
一、宋项氏,名妙智,夫丧寡居,有二女,悉令为尼,精勤念佛,临终时异香满室,西向结印,微笑而脱。(西归直指)
二、民国罗全佛德女士,江苏吴江县人,夫早丧,青年孀居于苏州穹窿山下崇化庵,长素念佛,不识字,不蓄财,皈依印光大师,用功益猛,1930年腊月廿三日,微疾往生,次年清明节,在灵岩山火化,得舍利甚多,由庵供养。(弘化月刊第一期)
以上二则,是孤寡者精进念佛的好榜样,愿世之孤寡者,都能从念佛中得到精神的愉快,离苦得乐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