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 言
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治世之大权也”。欲挽救世道人心,必须大力弘扬因果感应之理,舍此别无更好的方法。现代人受西方文化、现代科技的影响,对鬼神、祸福之说嗤之以鼻,以天道赏罚为渺茫无稽,视因果报应为迷信愚昧。殊不知,因果法则乃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。“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”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。《易经》云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 佛经讲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莫言不报,时刻未到。”古语云:“人心生一念,天地尽皆知。善恶若无报,乾坤必有私。”
人们对于因果循环报应之理不予相信的原因,大概是看到有人作恶却荣华富贵,有人善良却贫穷短命,这是何道理?其实,因果循环之理甚深,非一般人可以揣测。《涅槃经》讲:“业有三报,一现报,现作善恶之报,现受苦乐之报;二生报,或前生作业今生报,或今生作业来生报;三速报,眼前作业,目下受报”。所以,因果报应被称为三世业报。我们看到有人享福,乃是他前生行善修来的福报,今生如果更加勉力修善,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,利息越来越多,福报越来越多,则下一生依然富贵;反之如果不知珍惜福报,作恶多端,仗势欺人,福报必然被折除,等到恶贯满盈,必然破败,死后堕入地狱,或转生恶道受苦。有人忠厚善良,却一生穷困坎坷,那是因为其前生恶孽所致,若能勉力为善,则能抵除前生罪业,等到功德圆满,必获善报,到中年、晚年享福,死后转生善道,或超升天堂,或转生人间,享受荣华富贵。有人本来前生造孽就多,造成今生命运不好,今生又不行善积德,所以年纪轻轻就遭受各种灾祸。所以,命运乃是我们自己造就,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岂会厚此薄彼?一个人如果明了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,懂得命运乃是自己造就,必能改过迁善,勉力修福,进而转祸为福,改造命运。
想要学习因果感应的道理,入门必读书主要有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、《关圣帝君觉世真经》、《了凡四训》、《俞凈意公遇灶神记》等。如果想进一步学习,彻底了解因果的道理,则必须深入佛法,在博大精深的“道”中寻求宇宙、人生的真相。
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,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善书”。此书源出于《抱朴子》,后经宋代李昌龄、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,流通于世,影响深远。上至朝廷,下至民间,刊印传播者众多,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。民国时期,印光大师亦曾大力弘扬此书,以挽救世风。历代以来,为《太上感应篇》作注解的注书,多达数百种,皆是历代先贤为劝世救人而作,包括真西山、惠栋等大儒,也欣然为之作注。在众多注书中,影响较大的主要有《感应篇直讲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和《感应篇图说》三种。其中《直讲》以浅释为主,《汇编》以说理为主,《图说》以证案为主。
《感应篇图说》一书,首创于清朝许鹤沙先生(许鹤沙先生,名缵曾,字孝修,号鹤沙,江苏华亭人。顺治六年进士,散馆授检讨。又为右春坊右中允,兼内翰林秘书院编修,翻译《大学衍义》。分校礼闱,旋外补江西驿传道副使,官至云南按察使。),后经王继文、郝玉麟、徐白舫、黄正元、毛金兰等诸先贤增补发挥,遂成鸿篇巨制,蔚为大观。此书乃是将《感应篇》条分缕析,加以注解,证以事实,配以图像,咏以诗词,注、证、图、诗,四位一体。体例严谨,内容丰富,语言典雅,极为精彩,读之足以惊人心目,改过向善之心油然而生,诚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。所以,此书一经问世,便引起极大反响,士民争相刊版印送、传阅流通,其觉世牖民、教化世人,功莫大焉!
今生得遇此书,即是有福之人,惟愿珍稀善法,勉力实践,精进修持,必能受益匪浅,福德大增。更祈辗转流通,助印传扬,广为劝化,广结善缘,功德无量!
得富灵验记
【原文】
凄风冷雨不成眠,拥被虔持太上篇。
感得海神为配偶,一生衣禄永绵绵。
注:世上银钱皆由天命定,命里若无,毫厘不能妄得,此伦理之常也。若人能发愤自修,持行感应篇,贫可易为富。经文所云“作善之人,福禄随之”是也。
案:徽人程致中与弟致和同赴沈阳贸易,消折本钱,不能回乡。二人在客行代人写帐,聊度日月。一日,致和偶过关帝庙,见壁上粘《感应篇》,载有报应事实,不觉心动,乃叩神发愿,刻刻持诵,以求得富。 时逢九月,塞外早寒,风雪交加。致和昼则虔诚礼诵,夜则拥衾默诵,历数日不辍。忽见一犬颈带金铃,绕屋一周而去。至夜忽有神女随婢数人,执绛纱灯引导而进,霎时满屋雪亮,致和噤不敢言。女曰:“郎君尊奉太上,感动海神,使妾奉箕帚,幸勿疑虑。”命侍婢与致和更换新衣,随铺氍觎,列锦屏古玩之类,分席而饮。侍婢或歌或舞,弹丸之室,宽然有余。夜深撤席为伉俪,天明辞去,嘱曰:“慎勿轻泄于人。”次早,其兄见致和诧曰:“吾弟神采焕发,大异往常。”答曰:“一寒至此,那得有好气色,兄夜来安否?”兄曰:“永夜并未睡也。”两房相连,歌舞之声兄竟未闻,致和秘不敢言。是夕女复来,致和告以贫苦,女曰:“是不难,知君箧中有佣功银十两,可至某山头,有一卖马者,速买来。”致和如言买回,女教以进贡俺答,可获重赏。时俺答雄长诸部,已称可汗,一见马,大喜曰:“此龙驹也。”赏银五百两。女又曰:“某行贩药材客,母病欲归,有大黄若干担,价值千金。君可半价买回,不日即获重利矣。”月余,瘟疫大行,大黄市缺,致和所积获利十倍。嗣后,凡置某货,女俱先期指点,获资无算,乃捆载作归计。是夜,女执手泣曰:“良缘已尽,固知君不能留也。敬遵《感应篇》,效验甚大。君归宜益加勉励,身体力行,自然福寿绵长。记之,记之!”洒泪而别,致和不禁长号,其兄惊问,乃语以故。兄弟焚香拜谢,归家成富翁,刻《感应篇》万卷,以公诸世。
附:松江张德甫,日诵感应篇,身体力行,生子二。田八百余亩,年老分析。各授《感应篇》一帙,戒曰:“为人之道,尽在于是。即作家之用,亦不外是。汝曹当如我力行之。”二子问曰:“篇中岂有作家法乎?”父曰:“算减则贫耗,盖言人所以贫也;福禄随之,盖言人所以富也。此即作家法也。”后二子奉《感应篇》如父命,事母孝。置产三千余顷。富甲一郡。
一卷贻谋盥露余,明明经训即菑畬。萱庭绿尽春难老,兄弟香前读父书。(徐太史诗)
【译文】
注:人世间的银钱财富都是由上天命定的,命中如果没有,一毫一厘也别想得到,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。如果人能够下定决心,修习德行,坚持奉行《太上感应篇》,那么贫困就可以转为富裕。正如经文中说的:“做善事的人,福禄会跟随着他。”
案:安徽人程致中与弟弟程致和一同去沈阳做生意,不幸亏了本钱,不能回家乡。兄弟二人就在客店商行里替人记帐,以此度日。有一天,致和偶然路过关帝庙,见庙内墙上贴着《感应篇》,上面写着关于因果报应的事情。不由得心中有所触动,于是向神明叩头发愿,时刻持诵《感应篇》,以求神明降福。
当时正值九月,塞外早寒,风雪交加。致和白天一心一意虔诚读诵《感应篇》,晚上裹着被子默诵,连续数日,不曾间断。一天,忽然看见一只狗带着金铃,在致和的屋里转了一圈走了。这天晚上,忽然看见有神女和她的随行婢女几个人,侍女在前面端着灯引路,霎时见整个屋子变得雪亮,致和吓的不敢说话了。神女说:“郎君遵行奉持《太上感应篇》,感动了海神,海神命我前来伺候您,请不要有什麽顾虑。”神女令侍婢为致和更换新衣,铺设地毯,排列屏风,布置古玩等陈设,神女和致和相对共饮。侍婢又歌又舞,窄小的屋子顿时显得宽敞美观。到了深夜才停止了,二人结为夫妻。天亮后,神女起身告辞,临别时告诉致和说:“千万小心,不要把咱俩的事告诉别人。”早上,其兄致中见到弟弟惊讶地说:“你神采焕发,和平时大不一样,像换了个人似的。”致和回答兄长说:“我们穷困到这般地步,哪里会有什麽好运呢?兄长昨夜可安好?”兄长回答说:“我一夜没睡啊。”兄弟两个房间相连,哥哥却没有听见弟弟房中歌舞之声,致和也不敢将秘密告诉兄长。
晚上,神女又来了,致和告诉神女自己很贫苦,神女说:“这个不难办,我知道你箱子里有给人做工挣的十两银子,你到某个山头,有一个卖马的人,你把他的马买回来。”致和照神女说的把马买了回来,神女叫致和把马献给俺答,可以获得重赏。当时俺答在诸部落中非常强大,已经自称“可汗”,一见到致和所献的马,大喜,说:“这是龙驹啊!”赏赐致和五百两银子。神女又说:“某个贩卖药材的商人,因为母亲得病,急着回家看望。他手上有大黄许多担,你去了用半价买回来。过不了多久,你就能获得大利。”一个月后,当地瘟疫大流行,大黄在市面上紧缺,致和获利十倍。后来,无论置办哪种货物,神女事先指点,获利无数,于是收拾钱财行李,准备回老家
。这天夜里,神女拉着致和的手说:“你我二人的缘分已尽,我知道你不可能留下来。尊敬奉行《感应篇》,灵验异常,你回去后要更加勉励自己,身体力行,这样才能确保富寿长久。你一定记住我的话啊!”神女洒泪而别。致和悲痛万分,哥哥致中听到致和的哭声,过来询问,才知道神女降临这件事。兄弟二人焚香拜谢天地,把钱财带回家乡,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。刻印《太上感应篇》万卷,流通于世。
附:松江人张德甫,每天虔诚诵读《感应篇》,并身体力行,积德行善。他有两个儿子,有田八百余亩。年老为两个儿子分家,每人一部《感应篇》,告诫二人说:“做人的道理,都在这书中。即使成家立业的道理,也不例外。你们要像我一样,力行《感应篇》。”二子问道:“篇中难道有成家立业之道?”父亲说:“篇中说作恶的人‘算减则贫耗’,人就会变得穷困。又说行善之人‘福禄随之’,人就能富裕起来。这就是成家立业的道理。”后来,二子遵守父命,奉行《感应篇》,对母亲非常孝顺。购置田产三千余顷,成为当地的富翁。
徐太史诗曰:一卷贻谋盥露余,明明经训即菑畬。萱庭绿尽春难老,兄弟香前读父书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