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疑 具缚得生疑
问:具缚凡夫,恶业厚重。一切烦恼,一毫未断。西方净土出过三界,具缚凡夫云何得生?
答:有二种缘,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。自力者,此世界修道,实未得生净土。是故《璎珞经》云:“始从具缚凡夫,未识三宝,不知善恶因之与果,初发菩提心。以信为本,住在佛家,以戒为本。受菩萨戒,身身相续戒行不阙,经一劫二劫三劫,始至初发心住。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,相续无间满一万劫,方始至第六正心住。若更增进,至第七不退住,即种性位。”此约自力,卒未得生净土。
他力者,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,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,厌离三界身。起行施戒修福,於一一行中,回愿生彼弥陀净土,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。
是故《十住婆沙论》云:“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种,一者难行道,二者易行道。难行者,在於五浊恶世,於无量佛时,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。”
“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,略述三五。一者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。二者无赖恶人,破他胜德。三者颠倒善果,能坏梵行。四者声闻自利,障於大慈。五者唯有自力,无他力持。譬如跛人步行,一日不过数里,极大辛苦,谓自力也。”
“易行道者,谓信佛语,教念佛三昧,愿生净土。乘弥陀佛愿力摄持,决定往生不疑也。如人水路行,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,谓他力也。譬如劣夫从转轮王,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,非是自力,转轮王力也。”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,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。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相也,菩萨见微细相。
净土亦尔,虽是无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,求生净土,常念佛故伏灭烦恼,得生净土,随分得见粗相,菩萨见微妙相,此何所疑?
故《华严经》说:“一切诸佛刹,平等普严净,众生业行异,所见各不同。”即其义也。
【译】
第五个疑:具缚得生疑
问:被烦恼束缚的凡夫,恶业深重,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,又怎么能往生到出离三界的西方净土呢?
答:有两种因缘可以成就,一种是靠自己的力量,另一种是他力。所谓自力就是一直在这个世界自己修行,这种人确实没有往生净土。在《璎珞经》上这样说:“一个烦恼不断,不了解佛法僧三宝,也不懂得善恶因果的凡夫,从初发心修行开始。凭借着对佛法的信心,常生在有佛法的家庭,以戒为本。受菩萨戒后,并且生生世世不断的持戒修行,这样一直修行三劫,才能达到别教初住位,也就是所谓的初发心住。接下来就修十信位的十种波罗蜜等无量的愿行,一直不间断的修直至满一万劫为止,这时才能证到第六的正心住。如果再能精进用功的话,就能进入第七的不退住,就是种性位。”这就是所谓的自力修行,但即便这样,还是没有能力往生净土。
借他力修行的人,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,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,于是就开始发菩提心,开始修念佛三昧,心里很厌恶三界,很想离开三界中的烦恼身,并且力行修布施、持戒等的善行福报,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,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,最后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,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。
所以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中说:“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有两种,一种是难行道,另一个是易行道。难行道就是在五浊恶世修行,虽经过无量佛出世,但想要得到不退转,不再退堕为凡夫、不再退至三界六道轮回,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。”
“这种艰难的程度,无数尘沙劫的时间也难说完。简单归纳如下五种:一、或许会和其他外道成为好朋友,结果受影响,坏了自己的菩萨修行法;二,遇到凶恶之人,破坏阻挠我们修行;三,善恶颠倒,好的当成坏的,结果破坏了别人的清净梵行;四,声闻小乘,没有大慈大悲之心;五,只凭借自己的力量,但却没有佛菩萨的加持。就好比跛脚的人,一天最多只能走几里路,非常辛苦。这就是所谓的自力。”
“易行道,就是相信佛的话,知道要一心念阿弥陀佛,知道发菩提心,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乘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持,就一定能往生西方净土。好比走水路的人,藉著船的力量,片刻就可以走千里,这就叫做他力。譬如愚劣的凡夫跟着转轮王,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,这不是他自己的力量,而是转轮王轮宝的力量。”
如果说有漏的凡夫不能往生净土,那么有漏的凡夫应该也不能见到佛身了。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,我们知道念佛三昧是随着无烦恼的无漏善根而引发起来的,有漏的凡夫还是可以随着他修行的进展,而见得到佛身的粗略相状,菩萨见得的是佛的微细相状。
往生净土也这一样,虽然一开始是有漏的善心善行,但只要发菩提心,愿意求生净土并经常念佛,就能够降伏烦恼往生净土,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,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。这是没有什么好怀疑的。
因此《华严经》说:“所有诸佛的净土,全都是一样的庄严清净,只是由于众生各人的业力及修行程度不同,所以各各所见不同。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【讲】
第五个疑问:具缚得生疑
我们前面介绍了自力的修学与佛力修学的差别,在整个佛力的修学中,成败的关键在于一门深入,如果你念一切佛、念很多的经咒,到最后会心思散乱、三昧难成,什么法门都不能成功。所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生命当中,在有限的精神体力当中,集中我们的心力,在所修的法门当中,对本尊一心归命,通身靠倒,这样才有成功的把握。那么在这么多的法门当中,我们到底应选哪个法门来一门深入呢?我们前面也说过了,从一个生死凡夫的角度,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,有他特殊的效果,所以我们选择,以阿弥陀佛作为我们的本尊。
第五具缚得生疑,“缚”指的是烦恼跟罪业,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,我念阿弥陀佛,这个时候即众生心投大觉海,我得到佛力的加被。但是,我们的心中有很多障碍,有烦恼障、有业障。那这些障碍怎么办呢?这些障碍是不是会障碍我们往生呢?虽然我有一种前进的力量,但是我也有一种系缚的力量,那这二种力量到底应该怎样平衡?就是说,我虽然能够得到佛力的加被,但是我有烦恼障、业障,那这个应怎么解决呢?我们看征问:
征问
【具缚凡夫,恶业厚重,一切烦恼,一毫未断,西方净土,出过三界,具缚凡夫,云何得生?】
我们身为一个生死凡夫,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,还有很多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。在阿赖耶识当中,还有很多很多贪嗔痴的烦恼在睡眠。那我们现在以具足烦恼跟罪业的心来忆念阿弥陀佛,我们也真心的归依阿弥陀佛,我们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它是超越三界之外的清净国土,而我们的内心却有很多的烦恼罪业没有断,像这样的具缚凡夫,怎么能够得生净土呢?现在我们就来看智者大师的释疑:
释疑
【有二种缘: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。】
这句话的大意是说,我们生死中的凡夫要想解脱,有二条道路可选,一条是自力,另一条是他力。如果你选择自力,那你只有完全的去面对你的惑业苦,就是靠你心中的正念力与善业力,慢慢的断除罪业、慢慢的调伏烦恼,最后把生死的果报结束。第二是面对强大的惑业苦,我们也可以仰仗佛本愿力的摄受,信愿持名念佛,仗佛愿力往生西方,这就是他力法门。首先我们看自力的方法:
【自力者,此世界修道,实未得生净土。是故《璎珞经》云:始从具缚凡夫,未识三宝,不知善恶因之与果,初发菩提心,以信为本,住在佛家,以戒为本。受菩萨戒,身身相续,戒行不阙,经一劫、二劫、三劫,始至初发心住。如是修行十信、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,相续无间,满一万劫,方始至第六正心住。若更增进,至第七不退住,即种性位。此约自力,卒未得生净土。】
所谓自力,就是一直在这个世界自己修行,这种人确实没有往生净土。
所以《璎珞经》上这样说:一个烦恼不断,不了解佛法僧三宝,也不懂得善恶因果的凡夫,从初发心修行开始。凭借着对佛法的信心,常生在有佛法的地方。一个受了菩萨戒的初学者,刚开始先成就善业力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他不想到三恶道去。慢慢的菩萨戒身身相续,时间久了以后,戒行不阙,在这个善业当中,心中要培养一种观照的力量,就是正念的力量,就是无常、无我的智慧。开始用无常、无我的真理,来观察妄想的起伏,它是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有这个妄想?因为有根与境的碰撞才有妄想,所以它的根源是找不到的。它生起的因缘找不到,它离开以后,它过去不可得,过去心不可得。妄想消失的时候,未来心也不可得。现在也不可得,现在是生灭的也不可得。所以我们经常用无常、无我来观察妄想,等慢慢累积了经验,就知道原来我们这个妄想的真实性,是觅心了不可得。这个时候妄想的活动势力,就慢慢慢慢的薄弱,就从躁动转成寂静,就成就了发心住,这个时候断了三界的见惑,成就位不退。慢慢的从我空观再继续修法空观,广泛的修十波罗蜜福德、智慧二种资粮,经过一万劫,经过第六的正心住到第七的种性住,这个种性位就是成就了大乘的行不退,断除三界的思惑。这个时候,就把整个惑业苦的力量,全部停下来了。但还没有生到净土。
由此我们可知修了生脱死的自力法门,刚开始要先对治业以成就善业力,再对治烦恼以成就正念力。
那他力法门是怎样的呢?我们先看净土的正行:
【他力者,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,摄取念佛众生,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,厌离三界身。】
选择他力,刚开始要做的是培养信心,要相信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力。培养对阿弥陀佛归依的心情,但这个信心很不容易培养。我们讲一个严格的标准,就说打佛七,人家打佛七你也跟着进去念佛,在念佛的过程当中,如是对佛号没有完全的一心归命,通身靠倒的心情,这还不是真正在修净土法门。净土法门的根本你还不了解,你连念佛前方便的准备都还没有做好,阿弥陀佛无量光、无量寿代表什么?为什么要归依阿弥陀佛?有这么多佛可以选择,我们为什么要选阿弥陀佛?还根本没有闻经达理,断疑生信。如果没有明白道理,那心中就有疑惑,带着疑惑来念佛,根本不能构成净土法门,因为你的三资粮还没有具足。
所以净土法门第一:深信弥陀本愿的摄持,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救拔我们。第二,开始发愿,发起广大的菩提心,修习念佛三昧,要有一定的定课,执持名号,先从一心,然后成就不乱。从这个发愿当中,虽然要成佛,但是要先完成第一个目标,要先离开三界火宅,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。我们在三界火宅中,都被火烧得自身难保了,这样怎么会有可能行菩萨道呢?所以发菩提心以后,成佛道的第一个问题要先离开三界。要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。就是我们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,要先成就信愿行三资粮,这是第一个正行。
再看第二个助行:
【起行施戒修福,于一一行中,回愿生彼弥陀净土,乘佛愿力,机感相应,即得往生。】
有正行是不够的,还要有一些助行来帮助我们心中的正念。那怎么办呢?布施、持戒、修福,所以在净土当中,它是先成就正念力,就是对弥陀归依的心情,然后再成就善业力。那有人就会说:我念佛为什么要持戒呢?诸位要知道,净土法门叫做带业往生,横超三界。那带什么业呢?
首先,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相当重的,每天妄想杂念纷飞,我们与生俱来的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诸多的无明烦恼,一定会驱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,正因为我们是这样罪恶的根机,才有阿弥陀佛同体大慈悲心所流现的念佛法门,和西方净土的设立。佛为的是使烦恼不断的众生,能够带业往生!只要我们在烦恼当中有信愿持名愿往生的心,我们决定能蒙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、能横超三界,这是不会有问题的!如果说我们信愿持名,能心很清净,没有烦恼,能够功夫成片,那往生不在中下。然而我们业障深重,还烦恼不断,大恶虽不再造了,但每天还有造作这样那样的罪业,然而我们只要信愿持名,也一定能往生!
有人说带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。我看了许多的经论之后,觉得带业不但带旧业,新业也同样可带。难道说我们学佛以后就不会造业了吗?只要观察一下我们每天的念头,起个为了自己、为了家人之念,就是坏的念头、这就是个业、就有一个因果啊!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,俱生我执坚固,会有什么清净呢?有什么慈悲、无我呢?我们内心想的大多还是贪嗔痴三毒烦恼,这些都是业啊!阿弥陀佛悲悯我们,不舍一切众生,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,这是个大航船啊!比如我们原来的业力是四十由旬的大石头,然后我们再加点新业,成五十里的大石头放在这个航空母舰上,它照样运载过去呀!但并不意味着反正带业可以往生,我就不管而任其造作。不能这样啊!一个真心学佛的人,一定要持戒,一定要修净业三福,随缘消旧业,更不造新殃!
念佛行人尽最大努力消旧业,尽可能做更多的善业,但在起心断恶修善业的过程当中,渗合着贪、瞋、痴的烦恼,这种杂毒之类是在所难免的,我们在世间生活,能找到一个不犯错误的人吗?我们常会犯错误,我们是在错误之中成长的!如果这个念佛法门非常严格,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,那我们都没有办法往生了。所以,这个带业一定要把它辨识清楚。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,好好地净化自己的心,然而确实还有做不到的地方,那只好交给阿弥陀佛了,他老人家会怜悯我等,会有慈悲愿力给我们解决的。带业往生,横超三界,疾速成佛,这净土法门的异胜方便圆妙法,我们当深信不疑!
《那先经》中,国王问那先比丘说:“人在生前造作诸多恶业,临命终时念佛,便能往生佛国,我不相信这话。”那先比丘回答:“比如将大石放在船上,大石因此不会沉没在水中。人虽然造了许多恶业,因为念佛而不堕入地狱。有的小石反而沉没水中,比如有人作了恶业,不知念佛,便堕入地狱中。”
我们只要一面持戒,一面信、愿、持名,到临终的时候,乘佛愿力,机感相应,一定能往生。故到净土去的关键是乘佛愿力,感应道交而往生,是佛力的加被。
下面,我再引大安法师2009年11月9日在秦皇岛讲演中,有一段关于带业往生的开示来作说明:
“我想稍微读净土经论和祖师的著作,对于往生是不是可以带业的问题应该都会明了,不应该不明了。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。通途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消业,就是要断见惑、思惑——断尽,你才出三界的轮回;断尘沙惑、无明惑——断尽,才能出变易生死。唯有净土一法,你一品烦恼都没有断,以你的信愿称名感通弥陀的愿力,就能够横超,所有的业都能带。就是五逆十恶的即将要下阿鼻地狱的业,你只要至诚念佛,生大惭愧、大怖畏念佛,也能蒙阿弥陀佛的悲愿加持往生。而且在带业方面,你不要去分什么旧业、新业。旧业固然可以带,新业也可以带。你不能说,你学佛之前造的业是旧业,学佛之后就一点业都不造。你有这个水平吗?原来不学佛之前由于不信因果,没有畏惧感,造的业可能更多;那么学佛之后可能有点畏惧心,有点相信因果,但仍然由于我们的习气重,还是会造这样那样的业,包括我们的念头——举心动念。念头就是业,想想你一天到晚打什么念头,大多数都是污染的念头,都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的念头。这可不是业吗?如果这个业不能带的话,那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有不完满的地方了。阿弥陀佛连地狱的众生都能够让他走,难道我们造点不至于五逆十恶的业还不能走吗?所以你只要深信切愿称名,旧业能带,新业也可以带。但是这个话又得要说得圆满一点,不能由于这个话,‘哦,那造业就没有关系,我一天到晚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都去造了’,这也不行。净业行人还要老老实实地奉行净业三福,孝顺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三皈五戒,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这些都要去做。这是事相上,我们尽量奉行净业三福;在理上,要彻底地相信阿弥陀佛平等救度一切众生具有大的威神愿力:这样就理和事都把它圆融起来。”
为此,智者大师在论中再引《十住婆沙论》中的话,来证明:
【是故《十住婆沙论》云:“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种,一者难行道,二者易行道。难行者,在於五浊恶世,於无量佛时,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。】
所以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中这样讲:于此世界修道可分为二种:一种是很难走的路,这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自修。第二种就是仗佛的大悲愿力,比较简单容易做的,叫做易行道。
那么,什么是难行道呢?在五浊恶世之中修自力法门的人,他想达到不再退堕为凡夫,不再退至三界六道轮回,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。他虽然已经过无量佛出世时的修行,但仍无法达到“阿鞞跋致[5]”。故知靠自己的力量来修持,想要断惑、想要超越三界,非常之难!
【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,略述三五。一者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。二者无赖恶人,破他胜德。三者颠倒善果,能坏梵行。四者声闻自利,障於大慈。五者唯有自力,无他力持。譬如跛人步行,一日不过数里,极大辛苦,谓自力也。】
困难的程度与种类之多,就是用无量无边恒河沙数来计算,也无法算清。简略的说有五种:
第一个是“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”,外道表面看起来很善良,可惜所说的不是佛法。我们今天这种情况就太多了,他们所说的看起来很像佛法,但若是深入地加以研究,就知道他们与佛法都是大相径庭的。这就是惑乱佛法,使你分不清楚邪正。
第二个就是“无赖恶人,破他胜德”,无赖就是不讲道理,他们专门诽谤有德行的法师。别人若是稍有德行,或是较有名望,他就受不了开始诽谤,任何事都给别人抹黑。你若是听到他诽谤而中毒,佛法就乱了。所以对于无赖恶人的恶意攻击,你若是没有智慧分辨对与错,听信了他对法师的诽谤,你就会对他所攻击的人丧失信心,于是这位法师讲经你也不来听了,这就断了众生慧命。所以佛说谤僧罪业最重,比损塔坏寺的罪更重。塔寺损毁了还可重造,诽谤法师则令众生对法师失去信心,断绝了法身慧命,故其罪更甚。所以,千万千万不要诽谤三宝!
第三个是“颠倒善果,能坏梵行”。什么是颠倒善果呢?比如有人教你一种错误的方法,叫你如此这般修行,就会得到什么善果,结果却是刚好相反,所得到的是恶果。又如有人要出家,于是教唆他的父母去寺院里把他拖回来。这就是“能坏梵行”。把错的当作对的,把恶因当作善因,把恶果当作善果,这就是颠倒因果,破坏清静的修行。
第四个就是“声闻自利,障于大慈”。声闻行就是只为了自己,认为自己修行比较重要,就没有大慈大悲之心了。
第五个就是“唯有自利,无他力持”。后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,好比跛脚的人走路,一天也不过走几里路而已,靠自己的力量,极为辛苦。
【易行道者,谓信佛语,教念佛三昧,愿生净土。乘弥陀佛愿力摄持,决定往生不疑也。】
易行道就是信佛所说的,因为佛是过来人,佛最清楚。信佛所教诲的念佛三昧,并要脚踏实地去行持,愿生净土。藉着阿弥陀佛愿力的摄持,不要再存有疑问,是决定会往生的。
现在,我们再看总结:
【如人水路行,藉船力故,须臾即至千里,谓他力也。譬如劣夫,从转轮王,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,非是自力,转轮王力也。】
这以下再把自力的修行跟佛力的修行作一个比较。先看第一个譬喻:就像有人在水中前进,比如说我在水中,我靠自己的力量游泳。你靠自己的力量游泳,你一天能游多久呢?如果是仰仗佛力,好比是坐船,坐阿弥陀佛的大愿船,就能够日行千里。就是说,面对我们的惑业苦,完全不仗佛力的加持,完全用自己的心力来面对,那不仅是非常辛苦,而且是非常缓慢的,就像一个人不坐船而游泳。如果我们能够坐船的话,那这个速度就快多了,断惑证真就更快了。以坐船跟个人的游泳,来作为第一个譬喻。第二个,譬如劣夫,我们是一个果报卑劣的生死凡夫,我在地上跑,也是跑得很慢。如果能够跟着转轮王出巡,坐在转轮圣王的轮宝上,一日一夜就可周行四天下,就能够遨游四天下了,因为有转轮圣王轮宝给你的加持力。
所以从断惑证真的角度看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:自力法门,它一定先成就善业力,再成就正念力。一定要广修福德,广泛的跟众生结缘,因为善业力是他的基础,如果福报不够,修止观就会障碍重重。净土法门虽对修善也非常赞叹,但它要求的是先成就正念力。我们的心必须跟着佛的功德,先把那种信愿的力量培植起来。
下面几句就好懂多了:
【若言有漏凡夫,不得生净土者,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。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,菩萨见微细相。】
如果说像我们这样烦恼重,又造了很重恶业的凡夫,不能生到极乐世界。如此则有漏的凡夫,也不可能见到阿弥陀佛的身相了。但不是这样,你只要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,即一心念佛,那么无漏的善根,就是不生不灭的心性就会展露出来。我们有漏凡夫就可随自己念佛的功夫,随分得见佛身相。所以,有的人念佛见到佛,有的人梦中见到佛,有的人见花闻香,这些感应太多了。又寺院中所塑的佛陀金身也是佛陀啊。这就是随分得见佛比较粗略的相。菩萨见到阿弥陀佛,是见到阿弥陀佛的清净微细之相,因为我们的能力、境界不够,见到的佛相不可能微细。
【净土亦尔,虽是无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,求生净土,常念佛故伏灭烦恼,得生净土,随分得见粗相,菩萨见微妙相,此何所疑?】
往生净土也是这样。虽然一开始是有漏的善心善行,但只要发菩提心,愿意求生净土,经常念佛就能够降伏烦恼,往生净土,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,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。这是没有什么好怀疑的。
【故《华严经》说:“一切诸佛刹,平等普严净,众生业行异,所见各不同。”即其义也。】
所以《华严经》说:“一切诸佛之三千大千世界,皆平等且非常庄严。但因每个众生所造的业力不一样,所看到的佛身也各不相同”。这就是它的道理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