袾宏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,以“持名”为中心,认为“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”。袾宏参访时,辨融大师要求他“一心念佛“,他一生便如此切实用功。化前遗嘱,亦只此一句:“老实念佛”。袾宏认为,“大藏经,所诠者不过戒、定、慧而已”,而一心念佛,即是戒、定、慧。因为“戒乃防非为义,若能一心念佛,诸恶不敢入,即戒也。定乃除散为义,若一心念佛,心不异缘,即定也。慧乃明照为义,若观佛声音,字字分明,亦观能念所念,皆不可得,即慧也。”又说:“念佛一路,即是入理妙门,圆契五宗,弘该诸教,精微莫测,广大无穷。”因此,袾宏劝所有人,不论男女老少、贵贱贤愚,都要念佛。
他还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:极闲人要尽心尽力念佛,每日念几千声,乃至几万声;半忙闲人要忙时治事,闲时念佛,每日念几百声,乃至几千声;极忙人要忙里偷闲念佛,每日晨早十念,乃至日间或念几百声。
对于净土念佛的方法,袾宏把它分为四种:持名念、观像念、观想念、实相念。四种念佛方法中,以持名念佛(即专念南无阿弥陀佛)最为简便,同时功德也最广大。持名念佛又有三种:一是高声念;二是默念;三是金钢念,即绵绵密密,声在唇齿之间。
袾宏大师指出,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念佛,共同的要求是专心一志。他说:“念从心,心思忆而不忘,故名曰念。”真正的念佛是念从心起,心里不断思佛忆佛,永不遗忘,这才叫念。如果“口诵佛名,心游千里”,这是“读佛”而非“念佛”。佛教一般都教导人们不要“执著”,但袾宏大师认为不能一概而论,障道之着不可有,进道之着不可无,念佛就必须达到执著的程度,这是进道之着。他说:“念佛人,至于开目闭目而观在前,摄心散心而念恒一,不举自举,不疑自疑,皆著也。”
念佛的人要做到至心作观,无论开目闭目都见到相好庄严;无论摄心散心,念佛从不间断,不举念而自念,不怀疑而自疑,这就达到执著的程度了。这样,就能“不觉不知,忽入三昧”。他批评有些人念佛不专一:“彼今之念佛者,名为专修
。”实则不然,他们为了祈求增寿命,便诵药师经;为了解罪愆,就拜梁皇忏;为了救济危难,则持消灾咒‘为了求智慧,便念观音文,而把“向所念佛,束之高阁”。这实际上是对念佛“二三其心,莫肯信服”。这样的人要往生净土就难了。袾宏认为,念佛与读经是相辅相成的,他批评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,只贵把一句佛号直念下去,而对佛教经典不屑一顾。他指出:“佛经不可不读。”“予一生崇尚念佛,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。何以故,念佛之说,何以来乎?非金口所宣,明载简册,今日众生,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。”所以,一切有能力读经的净土信徒都要同时研读经教,只有这样,才能把修净土放在更自觉的基础上。
袾宏倡导净土念佛法门,但不主张信徒烧身燃臂求生净土。唐代僧人智钦,专习禅业,又礼念万五千佛名,乃至百遍。后于柳州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净土。袾宏认为,大乘佛经中虽然常常有烧身燃臂礼佛之记载,但“求西方者,当学钦公之习禅礼佛,不必效其燃臂。若能用燃臂之精虔勇猛,以治其恶习,则所燃亦多矣。”
对于念佛的目的,袾宏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在袾宏以前,多数人将念佛的目的理解为解决人死后的归宿问题。袾宏纠正了这一见解的片面性。他说:“念佛法门,人知为亡殁之归宿,而不知生存之利益……据实而论,求生净土本为成佛度生,既非图身后之乐,复何计身前之利与否哉!”念佛不仅对来世有大利益,对现世也有大利益。从更深层上说,念佛是为了“成佛度生”,既不是图来世之乐,也不是为了身前的利益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