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族在家修行的实践方法:
(以下是在20101004日晚禅茶交流诸师兄与师父的对话,速记的重点内容。速记时由于能力见地所限,不能完全表达出师父的本意,请师父审阅修改。)
师父讲过,我们为人要行人天善法,行止的依据是善人言行录,太上感应篇,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。如果在此基础上,在家的居士希望进一步修行,就可以参考如下方法来实践。
1、站桩:每天站桩2个小时。
早上站桩1个小时,为何早上站桩呢?早上属阳气,5-7点间比较好。起床后站桩前喝杯温开水。
一天站桩两次,每次一个小时,坚持一个月必定身心清净柔软。
2、拜佛:身形展现自己的诚敬心恭敬心。
拜佛可以消业。
有师兄问:依据大忏悔文拜佛好不好?师父说:“好啊,你可依据《忏悔文》,《佛说佛名经》来拜佛。不过,你拜佛为何要抓一个东西呢?拜佛我们要看对佛是否有恭敬心,真的很恭敬,身体清净柔软。
拜佛什么最重要??
“拜佛什么最重要?师父反问 ......
坚持拜最重要啊。你长期坚持下来,自然就消业了。
拜佛没有佛像怎么办?
“如果你没有佛像,对着哪里拜都可以,东方有药师佛,西方有阿弥陀佛......我们拜佛要的是内心的清净!”
师父,我家佛像多,又有观音菩萨,地藏菩萨,释迦牟尼佛、西方三圣等画像,我该对着那个拜呢? “佛像多了,对哪个拜?佛名字都是一样的,形式上这是,我们要的是内心的清净。”
师父,以前我只拜佛,每天下班后拜1个小时,开始站桩后,拜佛时间被占了,站桩不够一个小时,这样行吗?“如果用恭敬心拜佛,半个小时,最少15分钟也可以,在拜佛时身心清净,拜佛也可以入定的。”
3、念金刚经:我们主张读诵《金刚经》,站桩后回向。
师父,《金刚经》我还背不下来,每天上下班的路上2个小时,有时开车,有时地铁很挤,没有办法看着书读《金刚经》。我会背《心经》,用这些散乱的时间每天背108遍《心经》,这样可以吗?
“可以的,玄奘取经的路上,就是背《心经》,心经也很好。那么,这两部经有一定区别,
《心经》,从涅槃寂静角度,理解上我们很难;《金刚经》从无相,修一切善法的角度,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。”
(记录者对师父话的理解:两部经侧重不同,但是都很好。可根据自己的环境来选择读诵,并尽量以经典来指导我们的生活。)
师父,就像我平时开车,以前堵车我很着急,后来背《心经》,堵车我就不着急了,就多背一会呗,堵不堵无所谓。这样好吗?
“开车时你要注意,如果刹那间,入定了(师父做开车时身体突然静止的入定状),那很危险。所以开车时,背就是背; 那么你在平时散步时,就可以把我融入到心经里面,就是修炼,是可能入定的,把心融入到心经里面。”
师父,这就是心住在经上吗?“是的”
诵经时如果有妄念怎么办呢?
“有妄念来是正常的,你感觉到了妄念,你一边在背经,一边有妄念,这时你选择把心融入经中,融入经中,妄念来了就来,不要管他,自然它就去了。”
师父,我们下班晚,路上又堵车,通常到家都8点多了,吃完饭快9点了,能否吃完饭就站桩,节省些时间?
吃完饭休息15分钟,然后念一部金刚经。差不多半小时了,再开始站桩。(记录者看其他师父开示时知道,吃饭后就站桩会影响气血向胃部的供应,影响消化,久之会得胃病。)
你站桩诵经拜佛坚持一个月,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身心清净柔软了。”
师父,这是否类似道家讲的百日筑基?
“是的。”
4、打坐:打坐每次不能时间太短,阳气升了,准备打坐时可以先暂停站桩和拜佛
通过站桩,拜佛,诵经,阳气来了,全身经络通了。就可以过午不食或吃菜汤,这样打坐比较容易清净。打坐时,单盘、散盘或双盘都可以,只要心里定下来就好了。你们在家周末时可以安排好时间,过午不食,这样晚上打坐比较容易清净,你们安排好时间可以体会一下
比如打坐时有邪淫的念头,如果白天有过这个念头,打坐时它来了,那就随它去,不管它;如果一个念头你白天没有,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念头,如果是不管它。如果这个念头没有来由,那可能是别人的念头干扰你,比如你的太太想你了,你感受到了她的念头,不要去管他。明明白白的打坐,观察自己细微的念头。
所以说,生活上的事情没处理好,打坐是不可能清净的!!生活上的事情,要先处理好。如果不孝,以为自己能放下,其实,这样打坐是很难以进入的。
师父,打坐的方法,是否可以依据《大船师》里面的静坐初修来练习?
“是的。”
一般讲,经过一个月,每天坚持站桩上下午各一个小时。若五脏六腑有问题的,拜佛拜一个小时,消业。若五脏六腑没有问题的,拜一刻钟也可以。一个月下来,气脉都通了,再打坐可以清净上境界。再念佛时是佛号找你,不是你辛苦找佛号来念。
顺则为人,逆则为仙。有男女欲望时,气机发动,马上打坐;结合身体调整,过午不食,不要做男女欲望之事。肠胃空,打坐容易好;这样晚上才能不倒单。
关于过午不食,双休日可以做;工作时,可以不吃饭,喝青菜汤。
记录者总结:站桩,拜佛,诵读《金刚经》升阳气,阳气起来气脉通畅,开始打坐,观察自己细微的信念,体会无常,熄灭贪嗔痴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