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在线网

定弘法师:自卫反击杀敌不是犯戒而是开戒

发布时间:2024-09-29 05:15:08作者:地藏经在线网
定弘法师:自卫反击杀敌不是犯戒而是开戒

问:我们来看下面居士的问题。这里有一位没有署名的居士,他说,有不少人认为,学佛、念佛的人最终出家,就是消极的、逃避的,太慈悲、太软弱了,因为现实是很无情的。譬如当年为了劳苦大众,我们必须把日本鬼子打倒。锺教授您怎么看?(这是他的第一个问题。)

答:如果认为学佛是消极的、是逃避的,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学佛的人是更积极的面对人生。我们就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他在古印度一个国家是一个太子,即将要继承王位了。他很慈悲,希望拯救苦难的众生,他发现用武力不能解决问题,用政治也不能解决问题,用这些科技、经济等等,都不能够彻底帮众生离苦得乐,不能够帮助众生脱离生老病死这些苦难。所以世尊他出家了,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帮众生解脱苦难的方法,自己也要寻求觉悟。自己不能够成就,怎么能够帮众生?所以他的出家不是逃避,他不是消极厌世,他是更积极的为众生服务,成就自己,度化众生。所以他出家以后十二年寻师学道,真的苦学,当时所有的宗教领袖、大师,他都参访过,学得很认真。因为他是太子身分,再加上人非常的聪明,所以这些宗教师们,这些大哲、大师都非常喜欢他,都把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他,他真是广学多闻。老师有很多,因为他自己认真学习,所以老师的这些学问他很快就能够掌握,就能够毕业了。毕业之后,老师也不自私,自己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需要,就介绍他到另外的老师那里学习,所以你看圣人无常师。这十二年的广学多闻,到最后他发现所学的还不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,就是如何能够帮助众生脱离生死的苦恼?怎么样能够解脱六道轮回?这个他不晓得,老师们也都不知道。所以他才到恒河边上菩提树下面打坐,把所学的统统放下,这时候就悟道了,夜睹明星悟道,那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

他成佛以后就到处游化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一直到他八十岁灭度,讲经说法没有一天停下来。有的时候是对大众讲,听众多的几万人的大会,像《无量寿经》就有两万人大会,其它道的众生就不要说了,就是人道众生就那么多。小的可能对一个人讲,对几个人讲的。天天讲经说法,帮助多少众生觉悟!所以他去世以后到今年,用西方人的历法来算,已经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,用中国人的算法是三千多年了,大家对他仍然是崇拜、恭敬、赞叹,这是圣贤人。为什么大家这么纪念他,这么崇拜他?因为他是对一切众生确实做到了无私的奉献,他所用的方法就是教学。所以他并没有逃避世间、世人,他比世间人更积极主动、更奋发、更加努力,世间人没有他这样的刻苦。你看他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这是节省时间来帮助学生们觉悟,每天上课,中午只吃一顿饭,吃完就上课

。我们从《金刚经》里看得很清楚,他去托钵,因为他们都不做饭,去托钵,就是乞讨,乞讨的同时也就给那家人讲经说法。乞讨回来了,大家一起吃饭,吃完之后又再上课,就这样过一辈子。世间人有没有这样一辈子干到老、干到死的?这个很少。所以佛可以说是最积极的,这个人并没有逃避。

如果你认为教学它并没有生产什么,并没有说耕种,没有生产粮食,你认为这样是消极的话,那你就更错了。教学,他的行业就是老师,我们看到中学的老师、大学的老师、小学的老师,他们都是行业,并没有去从事物质的生产,没有从事粮食的生产,但是你不能说他是消极,他是从事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。没有他们,人们即使是有富裕的物质生活,还是生活在痛苦烦恼之中。所以教育,孔门讲四科,四个科目,第一是德行,第二是言语,第三是政事,第四是文学。现在学校的教育忽略了德行和言语,多半是在科技上面的教育,这些技术能力的教育属于政事,艺术方面的教育那是文学。而真正人之所以能够立足于社会不倒,要靠他的德行和言语,这些就是圣贤教育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跟孔子、孟子一样都是从事圣贤教育的。孔子、孟子称为中国的圣人,释迦牟尼佛比孔子、孟子更伟大,更了不起,不仅为我们指示了人生这一段如何去做人,如何过人生这一段美满幸福的日子,而且他更指出三世轮回,可以说这是立体的人生,让你能够知道做什么因得什么果,让你能够了解如何能够摆脱、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。所以说学佛的人有了这样高的认识,他在这个世间走这一段人生路,他一定比别人更潇洒、更有智慧、更积极。

如果说学佛的人太慈悲、太软弱了,现实很无情,就像我们中国把日本鬼子打倒了,才能够恢复我们国家的安定和平。听您这个话,好像是认为打倒这些日本鬼子就不是慈悲,慈悲的人不应该杀生。对,佛门里面确实第一大重戒就是杀戒,不杀生。不杀生是为了什么?培养慈悲心,保护生命,尊重生命,但是这种慈悲不是软弱。这个杀戒,不仅是杀戒,每一个戒律佛都有开缘的,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都是活活泼泼的。譬如说杀戒,平时如果是为自己,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杀生,譬如说我贪口腹,要吃这些生命杀生,这是犯戒;但是如果是为众生的利益你开杀戒,这不属于犯戒,不仅是不属于犯戒,而且你该开戒的时候不开,你就是犯戒。譬如说日本鬼子,这是二战期间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者,在中国肆虐,我们进行自卫反击,这个杀敌不是犯戒而是开戒。如果不杀这些敌人,敌人会更残酷的杀害我们的国民,所以打仗的时候,对侵略者该杀还得杀。

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,这是讲有一个出家人,他有神通,有他心通,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。有一次上了船,跟一船的商主一起过海。这些商主(就是商人),都赚了钱正在回家。船上其中有一个商人起了歹心,看见其它商人的这些财物心里就想夺取,所以他起了杀心,想把其它的一船人都杀死,这个货物就归他了,所以有贪财的念头。结果他还没行动,他这个念头起来了,这个出家人有他心通,他就晓得了。这个时候,他在那里思索对这个人该怎么办,如果我不干掉他,他就会把我们整一船人全部杀死,吞并财物。想着想着,后来这个出家人就把这个商人给杀了。出家人杀人这是犯杀戒,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有没有犯杀戒?没有,他这是开戒,没有犯戒。为什么?因为如果不杀这个人,这个出家人知道,他一定会下毒手把整个船的人都杀死,那他造的业就重了,对于所有的人来讲,这是全部被杀害了。为了救这些整船的人,把个人杀掉,这是要牺牲小的,保全大的。不仅如此,对那个被杀的商人也是救了他,为什么?因为他如果真的下毒手,杀了整船的人,他造的业就重了,他将来堕地狱。他现在还没下毒手就被杀掉了,顶多是这一期生命完了,他马上投胎,他不至于堕得那么惨,所以也是救了他,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利益。这个时候如果不开杀戒,让这个人得逞,不仅害了他,也害了整船人。所以从这个案例你可以能够思考,当这些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肆虐的时候,该不该开杀戒。开杀戒也是慈悲,并不是软弱。所以学戒、学佛一定要明白道理,每一条戒我们都要掌握它的精神内涵,这个精神内涵就是培养自己理智的慈悲心。

摘自《修行与生活座谈会》 第八集 定弘法师(钟茂森博士)主讲略有删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