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在线网

慧净法师:我们这种造罪造业的众生

发布时间:2024-12-17 05:15:19作者:地藏经在线网
慧净法师:我们这种造罪造业的众生

请问:我们接受这个法门了,明明知道佛救度,本来不应该做一些对不起佛的事,应做一些报佛恩之事,可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造了一些业,造这些业,那是不是就受影响了?或者是能不能给我们消除这个业?劳驾师父您开示一下。

答:这个「乃至」是包含现身在造罪造业的众生,如果论我们众生,何时不在造罪造业?《地藏经》说:「南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。」尤其是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存,是靠着吃众生肉而来的,谁生下来没有吃过肉?所以,我们都是在造杀生的业,不是自己杀,就是人家为我而杀,起心动念,都是业,都是罪。

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,都是自私自利的,把自己考虑在第一位,今天要照相了,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仪容,等相片出来了,第一眼先看的一定是自己。所以,自自然然地,我们都把自己考虑到第一位。同时,人家如果对我稍微好一点,对我稍微赞叹一、两声,噢!心中就会很快意;如果稍微说我们一、两句坏话,或者是背后窃窃私语,我们就会不喜欢,受到侮辱、毁谤,则更加不愉快。所以,贪瞋痴时时存在我们心中,到死都消不掉,即使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了,也仍然如此

阿弥陀佛救度的众生,不是救度心清净的人,而是救度烦恼具足的众生。阿弥陀佛救度的条件,就是你只要称名念他就可以了,这样的众生就已经给救到了。

这一句名号如果比喻为一条船或者是一架飞机的话,你称念这一句名号就已经在它的船中或飞机上了,你懂得这个道理,自然会一生不变地称名念佛。因为,像我们这一种众生唯有以南无阿弥陀佛为我们的本尊,为我们的救主,为我们的主人,为我们的生命;再也没有第二个本尊,没有第二位救主可以让我们依靠,因此,我们佛堂只要供一尊南无阿弥陀佛,顶多西方三圣就好。善导大师要我们如果称名,就一心专称「南无阿弥陀佛」的名号;礼拜,就一心专拜南无阿弥陀佛;如果有观想,这个观想不是刚刚讲的十三种观,是想象我们未来所要去的那个清净美妙、平安喜乐的极乐世界的家园,这个想象也是只有想象我们的家园,不想象其它十方佛国;赞叹供养也只有赞叹供养南无阿弥陀佛。这一颗心始终都是专一的,好像上了高速公路(台湾的高速公路从南到北只有一条),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,一旦停下来,就到了目的地了,因为没有岔路,所以使我们不会再回到六道轮回去呀,不上则已,一上就必定到极乐世界。

我们这种造罪造业的众生,领受弥陀的救度,称念这一句名号是否就自骄自满,洋洋得意呢?不会的,反而会去体谅别人,因为阿弥陀佛体谅我们,为我们预先发愿,为我们预先修行,他的愿、他的行,是为我们而发,为我们而修的,他把所发的愿、所修的行,原原本本的、白白的送给我们,不要我们的一毛钱,一点点的回报都不要,他的目的是说:你只要到极乐世界来,你只要随顺我的救度,就这样而已。譬如为人母亲的人,真心为儿女付出,不求回报,儿子生下来,就有一种心:我要以我的生命来保护这个婴儿,这是天性。孔子说「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」,没有人会说:我要嫁人了,我要先去培养养儿育女的心与方法,没有也不必,因为只要儿子生下来了,自自然然就会天性的去爱护他、养育他。

阿弥陀佛救度我们,也是天性,他的天性,他的存在,就是要救度罪业的众生,好像真正富有而又慈悲的人,他既然钱拿出来了,就是要给没钱用的人,如果对方有钱,就不用给。他有爱心,而且富有,他即使拿再多的钱出来,对他来讲一点损失都没有,因为他太有钱了,他拿出来不是要给有钱的人,而是要给没钱而又需要钱的人。阿弥陀佛既然伸出金色的手,等待我们十劫了,他所要接引的、呼唤的对象,不是圣人,是我们凡夫。我们不是觉得自己会修行,自己非常安乐,而是觉得自己不会修行,自己正在苦恼当中,为自己的生死轮回惧怕,我们这一种人就是弥陀呼唤的对象。

我们既然体悟到佛心,怎么可能说:「哎呀!你看我已经被救了,你呀,你该下地狱!」不会这样,反而会去体谅别人,而且想到说:我跟弥陀有什么关系,没有吧!阿弥陀佛竟把我看成他的亲人,看成他自己,发愿为我修行,甚至为了将这个法门告诉我,把我当成他的父母来孝敬,目的就是让我体悟有这个救度,可以免除我的痛苦,这纯粹都是弥陀的大悲心。我们领受弥陀的大悲心之后,我们就会散发这个悲心去体谅别人,包容、宽恕别人。我们领受弥陀给我们这么多的东西,我们就会去拿东西给别人,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是:起死回生。我们重生,不但得到了生命,而且得到了成佛那样丰富的生命。

弥陀给我们的不是金银财宝,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宝,地面上都是黄金。我们这个房子旁边的是砖块,极乐世界的砖块是黄金,最丰富的就是给我们无量光、无量寿,给我们与阿弥陀佛一样的四十八大愿。是给我们这一些东西啊!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:我太富有了,不应该有却有那么多东西。今天,我们拿出这么一点点给人家,还会吝啬吗?今天人家欠我们一点点,我们一定要苦苦地追还回来,会这样吗?不会了,这些已经不计较了,心就会转化。

所以,本愿法门虽然不强调六度万行,只强调一向称名,可是六度万行就会在懂得一向称名的人的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。

而自力修行者,未布施以前要强调布施,而且布施的时候,会在心中盘算,我布施了多少,有了多少功德,甚至盘算说:我现在要布施,我要拿出多少钱,这些拿出去,必须是不影响自己的家境、生活,不影响自己的事业;如果有影响的话,那就要斟酌。忍辱也是一样,今天受人家批评漫骂,就会在心中说:要忍呀、要忍呀,要有修行。但是领受弥陀的救度就不同了,对方真正需要的话,甚至不考虑自己,因为我们所得的太丰富了嘛。受到人家漫骂侮辱,以前是忍辱,现在反而要求他来原谅我们。罪恶生死的凡夫,哪一个人不是你欠他的?哪一个人没有受到你的漫骂、侮辱的?如果不是这样,我们就容易解脱了,就不是无有出离之缘的人。能够体悟到这一些道理,我们的心自然就会软化,所谓「触光柔软」,即是称念这一句名号,就会触到弥陀的光明,就会柔软转化。

不过,称名既然有自力称名和他力称名,而他力称名总之要去了解六字名号的原理、真义,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都是六字名号的原理,了解六字名号的真义,无形之中就是在受弥陀光明的摄护,就在触光,所以会改变的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