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桥万寿村有座万寿寺
李志杰
万寿村位于吴桥集镇东北3公里。从集镇北头的姜谢公路向东,再沿万王公路拐向北,道路不太宽,却是极清爽的。遥望万寿村,稻田飘香,绿浪滚滚,豆田镶边,乡味弥漫。绿树环绕的村庄,青青翠翠中,质朴清新的民房影影绰绰。
万寿河穿庄而过,这一条河与白塔河相通,一路逶迤流淌,流经高扬、季刘、顾营、万寿、肖家、兴河……一直到二姜集镇。秋意渐浓,静水流深,青色的水面,安详而沉静,与古老的村庄相望、厮守。秋风拂过河面,荡漾细密的波纹,似喁喁私语,有说不完的情话。
过了万寿桥,沿水泥路向东,没多远就是万寿寺。对于万寿村这一的古老的地名,家乡人似乎一直称之为wa ci,也许我听不真切,也许父辈们一直是这样称呼的。想来是将万寿寺简称为万寺,东路腔的读音不免走音变调,听起来土得掉渣,却也乡味满满。不知是先有万寿村而后有万寿寺,还是先有万寿寺而后有万寿村,总之,在我们这一方,村与寺同名,委实不多见
。确凿无疑的是,万寿寺是我们这一方著名的古寺。江都庙宇的兴建最早可追溯到汉代,万寿寺便是其中一座,曾经与开元寺、圣容寺、石塔寺统称扬州东乡四大寺。万寿寺是有庙会的,时间是正月半,我母亲是去过的,也许带过我去过,去过也是几十年前事了,确实没有印象了。
我的五爷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被日本鬼子拉夫,后来逃回来去万寿做道士。李法祥《记忆中的周家楼》一文提及此事。五爷一生未娶,大概1975年病故,安葬于万寿村,我伯父曾经来万寿村探寻墓地,因年代久远,已无迹可寻。
万寿寺坐北朝南,门前的水泥路也不太宽,对面有一家门面房,不知是不是万寿村极有名的百年豆腐坊。依稀记得媒体上报道过,万寿豆腐坊传承百年,依然保留最古老的制作方法,豆腐圆比豆腐还嫩。
寺院牌楼灰黑色,古朴典雅,红门紧闭,右侧另有大门,可以入内。寺院第一进是天王殿,廊檐翘角,黑瓦黄墙,朴朴实实。寺院最后,是一排年代不太久远的砖瓦房,带外走廊,西侧有几间房屋被拆掉,露出黑板的模样,用不着说,这里也是万寿村的老学校旧址了。
西侧是一排两层殿宇,内有一众和尚做佛事,木鱼声声,禅音袅袅,佛音回荡。寺院东侧是一排正在建筑的殿宇,有工人在脚手架上忙碌。
迎面走来一位老者,姓高,住在附近。高先生说,寺院后面一排老房子确实是老学校的教室,至于寺院,大概于十年前重建。问了我五爷曾经在万寿做道士之事,高先生还有一些印象。问院内的两棵白果树是不是古树,高先生说不是。高先生指着大门东侧的石碑说,那是古物,上面刻有文字。石碑不小,镶嵌在底座上,边角用角铁牢牢焊住。石碑表面凹凸不平,古朴粗粝,正面刻有文字,已然模糊,难以辨认。想来这一方石碑,一定记载古万寿寺的重要信息,算得上镇寺之宝了。
出得寺门向东,按高先生的说法,那里有超市店铺,是万寿寺的街上。街上还有老房子,更多是新式建筑,氤氲着温和、平淡、谦逊、质朴的乡村性格。
回头向西,水泥路与万寿河平行,水乡风情尽收眼底。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,河边有妇人捞螺蛳,水凳上有人垂钓,清清秀秀的万寿河水气蒙蒙,湿湿濡濡,滋滋润润,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气息……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