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者: 皇甫军伟
第三个字“相”。这个“相”,是相互、相对的意思。我们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们自身的素养上。今后再谈家庭教育,我们不要去看孩子,不要想着怎样管孩子,你先看看自己具备不具备这样的能力,这样的状态,这样的素养去管孩子。我提到哲学素养的积蓄和沉淀——“相对”,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点,万事万物相对以生,相对以成,相对以利,相对以化。我们谈孩子的教育的时候,先看到孩子对立的另外一面,父母的状态、父母的教育素养,父母的文化和哲学层面的沉淀。为什么讲到哲学素养呢?哲学素养高的人看问题很容易看开,他的情绪很容易自控,我们情绪为什么不容易自控,一提起来孩子很烦,你看不开这个问题,或者说你看问题的角度很单一,所以我提出这么一个内在的要求。
第一个字是“止”,止住自己不容易,止住自己之后,就变得清晰和简单,我们内在的定力可能会有所提升,在目前发展这么快的社会形态下,人内心有定力是不容易的,比定住自己更难的,明知道是对的,能不能“守”得住?尤其是教育。明知道是对的,能不能“守”得住?6月份的时候,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过两期谈话节目,我们在争论一些观点,几乎两次辩论的结果是只剩我一个人。一拨两个人,到最后那三个人到一块儿,只剩我一个人。到最后主持人问我:“你真不容易”。我说了一句话:“中国教育的底线得有人去守”。我绝对不会因为热闹,因为抢这个镜头,而改变自己做教育的姿态,“守”很难。
今天我们直接切中的是“根”的东西,就是决定表面的东西,所以我用了三个根,第一个是守住家庭文化之根,这里面有两个字——理、礼。这里面要守住什么,谁来守?父亲守“理”,母亲守“礼”。理多了,变成了道理,这个理代表原则、标准、方向。我们过去讲“有理走遍天下”,你的孩子将来能走多远,这由父亲守理能守多少决定,决定他将来生命的长度。“礼”,这个礼是人和人之间最恰当的心理距离,也代表了一种心灵的秩序,这个字是由母亲来守住的。如果母亲着急的时候,什么话都可以跟孩子交流,这样的孩子到学校,老师从内心里来讲也很难接纳。母亲们要守住这个字,你至少在家里面对孩子要做到尊重二字。这个尊重不是放纵,是非常有分寸的和孩子内心的距离。礼厚了变成德。这个“德”是什么意思呢?左边是双立人,右边是十、四、一,下面是一个心,也就是一个人心中的数字,这个数字既代表多少又代表距离,你孩子有没有数,你孩子心里是不是一个有数的人,取决于母亲对这个字的坚守程度。如果一个母亲在家里面都谈不上对家人的尊重,以及对孩子的尊重,孩子出去也很难被老师接纳,被周围的同学接纳。其实我们母亲的状态,也决定了孩子对外在的学习环境。
守礼的母亲,她身边走出来的孩子能够非常容易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。讲这句话也是基于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实,我们一个班至少有40个孩子,再少的也有30个孩子,但你们要知道,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眼光里面最多只能容纳15张面孔。一般老师能照顾到10个孩子就不错了,一般照顾三五个是习惯性的,那这个眼光老到谁家孩子脸上,不是你跟老师交流一下,请他吃点饭,或者送点东西能够达到的,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。也就是我在讲课的时候,我的眼光在和谁交流,谁的表情能表现出对我的尊重,我会不断的跟他对话。包括一个老师跟我讲,谁一点头,我就看他,当然你们都不要点头。这说明是老师的内心,因为讲课也是一种互动。所以说谁决定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?我刚才讲了二八定率,家长20%的动作决定了孩子在学校80%的表现,决定性因素在我们手里面,不要去找学校,找学校就找错地方了,当然学校有它固定的内容,在这里我不多讲。
第二个守住(守住生命发展之根),这句话是对我们父母的眼光提出来的要求。我们眼光能不能跨越孩子成长的现实,在孩子将来的年龄段里面去等待孩子,因为教育必须要占到孩子心灵和生命的前方去等待,而不是被动的等孩子出了问题再解决,或者陪孩子一块。在座的家长肯定都陪孩子写作业了,你的位置就站错了,你要站到他前面去。如果孩子6岁,你要站到他12岁的时候,孩子12岁,你要站到24岁的年龄,一个最基础的年龄就是翻一倍。有的家长连一年都跨越不了,有的家长听课就是想让孩子成绩提高多少名,提高一万名都没有意义,因为孩子的根没人养,等他的根和干发展不相匹配的时候,一阵风就把这颗苗给吹倒了,甚至有的孩子的“根”已经“腐烂”了,家长还在那里提高成绩。过去和未来是一个发展概念,我们的眼光要有能力跨越现实的浮躁障碍。我相信深圳再过30年,我们的文化形态和今天会有非常大的差距。我们的孩子到那时候是他最好的年龄段,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形态作依据要求我们的孩子。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出国、学英语特别玩命,英国的弱智都能说英语,英国的傻子都说英语,美国的智障都说英语,我们花那么多力气,从小让他那么拼命的学英语干什么?这不是教育,我们的家长要有发展的眼光。
最后一个守住(守住养、育之根),家庭教育重在“养”和“育”这两个字,现在学校里面80%的是教,家庭80%应该是养和育,这种育的形式就是通过养的状态达到。怎么养孩子的心,怎么养孩子,我相信在座的都比较陌生。怎么教孩子,大伙不用打稿,不用准备,站起来就能讲不少。因为家庭教育难讲,每个人都可以对它讲几句,而且都坚信自己的观点。
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里面最难解决,但是也最具决定性的一块内容,上到教育部的领导,下到普通的老师都意识到了,家长也意识到了,但是都在无奈,在方法层面折腾。我们应该站到更高的地方,孩子的心强大了,就不愁他智力的发挥。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,为什么学习不行?因为心里面缺乏热情,没有动力,一看书包就烦,最喜欢过礼拜天,礼拜一就很烦,内心缺乏热情。为什么缺乏这份热情?就是“养”他的这个人,看待教育的时候,看待孩子成长的时候,这个情绪变得非常的现实、功利,甚至冷漠。这个“冷”就是孩子周围的环境先变凉了,孩子的心不仅仅是冷,甚至有的十四五岁的孩子面对学习、求职变得麻木,甚至拒绝教育。
如何提升孩子内心的这份热情,这份温度?这要从环境解决。这个环境谁决定?第一个是母亲,母亲的情绪是养孩子的心的,母亲的情绪就像一个容器一样,孩子的心就在你的情绪里面放着,你的情绪有多高,尤其是你们看待孩子的时候,你们眼神里面的温度有多高。很多家长眼睛里面的温度是0度以下的,看到人脸上就让人的脸上结冰,我经常被冻着,家长往我面前一坐,我一看那眼神,就兴奋不起来了,就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。看你一眼就让你觉得我做错什么了,这种眼神也是长期修炼的结果,通过孩子的成长把自己修炼成这样。有的家长跟我讲:“我的孩子在外面很好,一回到家就变成混蛋”。我说:“他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表情,他才能变得混蛋”?她说:“只要一见到外人,他文质彬彬,回到家什么都不是”。我们要找到那面镜子
。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