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在线网

孝顺善报篇(一)

发布时间:2024-11-01 05:18:03作者:地藏经在线网
孝顺善报篇(一)

一、杨黼受老僧开示竭力孝亲

杨黼,是安徽省太和县人。他感觉人生无常,立志修道,听说四川省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,为了要亲近明师,他就辞别双亲,离开故乡,到四川去访师求道。刚抵四川省境内,遇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和尚,他向老和尚很恭敬的顶了一个礼,老和尚问他说:“你从哪里来?到四川来做什么?”他答道:“我从安徽省来,想到四川参访无际大师,修学佛法的大道。”老和尚说:“你要见无际大师,那不如见佛。”杨黼问:“我很想见佛,但不知佛在哪里,请求老和尚指示我,好吗?”老和尚说:“你赶快回家去,看到肩上披着大被,脚上倒穿鞋子的,那就是佛了。”杨黼听了老和尚的话,深信不疑,就整理行装,雇舟返乡,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,回家的那天,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,他敲着家中的大门,呼唤妈妈开门,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,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,来不及穿衣服,只把棉被披在肩上,倒拖了鞋子,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,迎接爱儿。杨黼看到披衾倒屣的妈妈,顿然觉悟父母才是活佛。从此以后,竭力孝顺双亲,在物质方面,尽量使父母满足,在精神方面,尽量使父母快乐,后来杨黼享八十岁的高寿,临终时候,诵金刚经的四句偈,安详而逝。(取材自《德育古鉴》)

【湘清按】佛教的大集经上说;“世若无佛,善事父母,事父母即是事佛也。”古德有云:“堂上有佛二尊,恼恨世人不识,不用金彩装成,非是栴檀雕刻,即今现在双亲,就是释迦弥勒,若能诚敬得他,何用别求功德。”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,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开示,确有至理。

二、徐一鹏纯孝感动猛虎

徐一鹏,是浙江省鄞县人,对父母很孝顺,家中贫苦,不得不出外谋生,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。有一天夜间,他做了个奇异的梦,醒来以后,对主人说:“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,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。”他在归家的途中,经过一处山岭,忽然遇见一只猛虎,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,虽然遭此危险,一些也不惊慌,他很镇静的祝祷说:“我为了父亲害病,急欲回家侍候,愿老虎怜悯,不要阻挡我的去路。”说也奇怪,那只老虎好象很受感动似的,竟回头而去。徐一鹏回到家中,他父亲本已病重得昏迷不醒,看到儿子回家,竟苏醒过来,对他说:“我的爱儿,你回家的时候,在路上遇到老虎吗?刚才我被摄至冥府,听到一个绯衣人的谈话,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,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,使猛虎也退避,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

。”后来他父亲的病,果即痊愈,过了十二年才去世。(取材自《德育古鉴》)

三、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

潘综,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。当时妖党孙恩作乱,匪兵攻破村邑,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,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,难于行动,他就背负着父亲,逃避匪祸。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,有给匪兵追上的危险。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:“我年已衰老,不能行动,无法逃走,你年纪轻,独自一个人逃,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,如果带着我走,走得很慢,势必给匪兵追上,那么我们父子二人都要遇难。希望你不要管我,自己一个人逃,可以保全你的生命。”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,虽觉很有道理,但还不肯舍弃年老的父亲,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。潘综向匪兵叩头说:“我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,求求你们饶恕他,保全他的老命吧!”

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:“我的儿子年龄轻,本来可以走避,为了不肯舍弃我,所以没有走。但我年已老,死也没有关系,只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。”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,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,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,匪兵就举刀转砍潘综,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,顿时昏晕过去。忽然另一匪兵跑过来,对其余的匪兵说:“这一青年以死救父,是难能可贵的孝子,怎么可杀他呢?杀孝子是不祥的事,万万不可杀!”其余匪兵听了,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,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。(取材自《德育古鉴》)

四、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

清代乾隆庚子年间,北平(即今北京)竹斜街发生大火,焚毁的房屋,达百余栋之多,死伤的民众,数以千计,一时大哭小喊,情况极为凄惨,至于损失的财产,更无法估计。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,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,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,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,未被火焚。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?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?据人们这样说: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,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,她们姑媳二人,相依为命。老婆婆的儿子,早于几年前去世,邻村的人,很多来向寡妇说媒,劝诱她再嫁,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,因为婆婆久病卧床,需要她日夜看护,侍奉汤药,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,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,表示决不再嫁。一年复一年,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,口无怨言,面无怨色。在这一场大火灾中,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,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,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。当时的人,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,感动了菩萨,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。(取材自《滦阳消夏录》)

五、道丕法师诚感父骨

后周道丕法师,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,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,七岁就出家做和尚。十九岁时,长安发生战事,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,住在山洞中,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,米价很贵,没钱买米,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,乞食供母。母亲问他:“儿子吃饱饭了吗?”他虽饥肠辘辘,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,回答说:“我已经吃饱了。”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,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,他母亲对他说:“你父亲在霍山战死,尸骨暴露在风霜中,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?”法师奉了母命,一路赶往霍山,寻取父亲的尸骨。

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,无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亲的遗骨。他就日夜的诵经,向空中祈祷说:“古人精诚的感应,有滴血认骨的事,现在我要寻取父骨,祝愿群骨之中,如果有转动的,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。”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大堆白骨,精诚祈祷,过了几天,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,摇动了很久,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,不禁高兴得跳起来,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,带回家中见母亲。就在这天夜间,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,第二天早晨,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体回来,随即安葬。当时的人,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,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。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,常居首席的地位,颇获朝野人士敬重。像道丕法师的孝行,绝粒而饷母饥,诵经而获父骨,真是大孝兼乎存殁,至行超乎古今,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。(取材自《高僧传》)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