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 絮
佛门大德讲解佛经,向来极为严谨,那真叫个毕恭毕敬呀!嘿嘿,谁料到在这末法时代,忽然出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超然小子,大喝一声道:嗨!俺最烦那些一本正经的家伙们了,俺就偏偏不买那些老骨头们的帐,俺看这佛经,明明比那小说还有趣千百万倍,怎么就都被他们摆弄成干屎橛了呢!
——冤枉啊,冤枉!真是天大的冤枉。
——哇呀呀,待山僧我替佛行道也!还我世尊妙法之百态千姿!
各位兄弟姐妹,啥叫“妙法”呢?
一切法无非是妙法,欲知其法,先明其“妙”。
这个“妙”是啥意思呢?据某些老骨头们说,就是微妙不可思议。当然是不错啦!只不过,这好像和没说也差不了多少吧!
超然呢,不妨别开一路,从骨髓里来说一说这个“妙”字。
咱们汉字是象形文字,这个“妙”字左右一拆开,就清楚了,本来指的是“少女”。少女妙在哪里呢?就妙在她的表情,似喜还嗔,欲近故远;明明喜欢,却往往装作视而不见;暗暗讨厌,嘴里吐出的还是蜜语甜言。她就往那儿一站,咳咳,所有的喜怒哀乐,爱恨情仇等等,都蕴含在脸上了。但是,你却很难捉摸,不清楚她到底是什么态度,实际上,连她自己都不清楚,整个一个美丽而丰富的“月朦胧,鸟朦胧”。
——这就是“妙”,难以捉摸,不可思议,因为,其中蕴含着一切情绪的可能性,蕴含着一切变化。然而,表面上,却又似乎无动于衷。所以,你没有办法给她定论。
——佛法也是如此,一切事物都是如此,在表象之内,蕴含着一切可能性,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变化,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。但是,这需要智慧的观察才能了解,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。所以,本质上说来,对于任何一法,对于任何一个事物,我们都没有办法给予定论。
——事物的这种不确定性,也叫做“空性”。显然,空性普遍存在于一切地方。一切事物,都因为空性而显现为“妙”,这一切“妙”的事物,统称为“妙法”。所谓的“法”嘛,就是一切的总称,一切有规则和特质的东西,都叫做法。
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些,有人以为是大道理,空洞而乏味。其实不然,此法甚妙,用处大着呢!
您要是真明白了这个道理,干哪行都是专家。因为呀,您已经从战略的高度,把握了本行业的全局,您已经不会再被那些局部的现象所蒙蔽了,因此而高瞻远瞩,收放自如。
比如这个谈恋爱,当然,这不能算一个行业啦。假如您对于空性有了深入的了解,就算是谈起恋爱来,也会是驾轻就熟的。因为,少女的“妙”已尽在您心中矣。任她千变万化,您已运筹帷幄。
只要您所看中的对象,她没有明确拒绝您的意思,那么,后面,就具备了无穷的可能性,这就是空性之妙啊!不过,她要是已经多次明确地拒绝您,嘿嘿,那您就应当明白,不妙啦,三十六计,走为上啊!
好,假如她没有明确拒绝您的意思,还没有明确态度,这就叫做“无相”。无相好啊,一切相尽在其中也。此时,您可以按部就班,有条不紊地行动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,请务必牢记,千万千万不要被她的任何一个表情,或者任何一句话所蒙蔽,请随时明了“空性”,才能做到神志清醒。也不能被她的美貌和魅力所彻底征服,而痴迷于其中,那您就危险了,因为,一个痴迷的人,很容易神魂颠倒,进而失眠。一旦失眠,就会丧失精、气、神,失去能量,失去魅力,注定失败。
反之,如果您随时保持对于空性的明了,就不会被她所蒙蔽,就会清醒而阳光,自然而坦诚。那么,她就会像初夏的一块儿冰一样,在您温馨和煦的阳光里慢慢融化。无相,最终将会显现为妙不可言的笑容。
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,如果您把握了事物的妙和空性,就不会过分痴迷于其中,就会进退自如,想不成功都难哪!
一旦我们明白了,一切事物都妙不可言,都是空性,都具备了千变万化的无穷内涵,哪里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!
对于真正出家的修行人来说,不是天生就不喜欢美女和帅哥,而是,由于对空性的学习和认识,使他们超越了美色的表象,认识了其中更为丰富的内涵,以及无穷的妙性。
——于是,他们仍然可以欣赏美色,欣赏美女,欣赏美景,聆听动听的音乐,乃至于适度地享受生活,等等。然而,他们的心已经坦然,不为所动了。
——于是,谈恋爱已经不再需要,婚姻已然变成了周文王的划地为牢,出人头地不外乎是虚空里刮来的一阵西北风,吃喝玩乐不就是一场大呼小叫的无聊游戏嘛!
——于是,出家修行,学习佛法,宁静其心,超凡入圣。洞达一切万象,普利一切群生。
哎呀呀,惭愧,惭愧!中国人做惯啦,难免喊几句口号,弟兄姐妹们多包涵哪
!以上是闲言碎语,话说这超然小子,胆敢叫嚣趣品《圆觉经》,那这“趣”是啥意思呢?“品”个啥东西呢?
这个“趣”呀,有两层含义,第一,趣味和兴趣;第二,趋向和宗旨。
谈经论法,古代大德们的水平那是没的说,牛的很哪!但是呢,就是有点儿古板,那是相当地古板啊!看得人那个叫累呀,一不小心,倆眼就要合上啦!
超然则不然,俺看这佛经本来就兴趣盎然,俺也要把这个兴趣传递给您,和一切需要的人。其次呢,光有兴趣还不够,咱还得言之有物呀!活泼的语言里面,必须要内容充实,啥内容呢?大言不惭地说,每一句经文,里面的语义和宗旨,只要是我自己有所体会的,都尽量要把它讲清楚。
以上是“趣”。啥叫“品”呢?
“品”就是品味呀!就好像您吃东西,先要嚼,嚼到了一定程度,烂了,透了,哎,滋味来啦!为啥呢?因为唾液把食物溶解了,舌头从唾液里面,品味到了食物的滋味。
——学习佛经也是如此呀,您先要念,念得熟悉到了一定程度,烂了,透了,哎,法味来啦!为啥呢?因为您的闻思修把经文溶解了,您的心从闻思修里面,品味到了法的滋味——法喜充满呀!
这个闻思修,咱也顺便带一下,闻,就是听,自己念,自己听,一个字一个字,像崩豆儿一样,不急不慢,清清楚楚就行啦。思呢,就是轻轻地体会一下,淡淡地思维一下,大体明白就可以啦。有人问了,那为啥不狠狠地想一下呢?那多过瘾呀!因为呀,一狠就容易执着,一执着就不通啦!不通,还咋明白呢!
最后是修,也就是修行,其实没啥好修的,只要在闻思明白的基础上,自然地接受法义,接受佛陀的教导,就是修行了。因为呀,我们的心境,已然随顺着佛经而转变了,越来越像佛陀的心境啦。一旦人心变成了佛心,那您不就成佛了嘛!
——到那时,据佛经记载呀,十方诸佛都为您鼓掌赞叹!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位嫉妒您的,打压您的。反过来呀,好多数不清的佛菩萨们都赶着前来做您的弟子,尊您为老大,来协助您庄严道场,大作佛事。
——这就是佛教的最最了不起之处,平等平等,完全平等呀。人人可以学佛,人人可以作佛,人人本来是佛,人人都将成佛。信众和教主,终究是平等平等无差别。
——以超然这般人才,天生就不是盏省油的灯啊,为啥也投奔佛门了呢?就为这呀!释迦老子真是平等的大觉悟者呀,历代高僧真是水平高呀!放眼宇宙,俺别无选择啦。
作为一位佛门美食家,俺有着多年品味佛经的经验,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部分趣味和宗旨,所以呀,借着这一部《圆觉经》,尽量生动有趣地分享给兄弟姐妹们,因此叫做“趣品《圆觉经》”啊。
那么,这个《圆觉经》又是什么东东呢?
那真是“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……”,说来话长啊!简而言之,俺就来跟弟兄们唠一唠。
不论哪部佛经,都是佛陀说的,注意,可不是佛陀写的呀!这其中有何玄机呢?
——它说明了佛陀出口成章,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位,几十年当中,不断地出口成章,在法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说,流传并记录下来以后呢,大家一看,篇篇都是好文章,部部都是智慧、思想兼文学之巨著。
——其著作数量之多,条理思路之清晰明了,法义之深奥,境界之宽广,胸怀之博大,学识之丰富,心态之平等,禅定之精微,等等,等等,没有人能够相提并论,莫说人了,连神仙也遥遥不及呀!
人类的其它几大宗教,固然也很好,其教主也很了不起。但是,他们的教义,往往在一、两部经典当中,而佛教呢?千经万论也不止呀!
有些聪明的兄弟姐妹们就会说啦,数量不代表一切呀!
——太对啦!咱不能光看数量啊!来,随便观察一下佛经的质量吧。
在所有的,已经翻译成汉语的佛经当中,最短的有几百字,比如《心经》、《吉祥经》等等;最长的有几十万字,乃至于近百万字,比如《华严经》、《涅槃经》等等。必须要补充说明的是,佛经在古印度,梵文的记载当中,往往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要长得多,大约,十倍以上吧。
为啥呢?不为啥,因为人家本来就那么长呀!
那为啥到了中国就变短了呢?嘿嘿,因为咱们中华大国,大汉民族太优秀啦,太聪明啦,完全可以举一反三,闻一知百,哪里还需要那么复杂呢!没的说,删!
——当然,删可不是乱删的,那都是由一些高僧大德,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和理解能力,按照国人喜好简练的习俗,删选出来的精华呀。也正因为如此,虽删,而不曾破坏经文的法义与宗旨。哎,读念学习起来也不费那么多功夫了,国人欢喜,帝王欢喜呀。
好,要想观察佛经的质量,咱综合一下,从数量级上来个中道,选它个不长不短,中不溜的,几万字的佛经,一万字以上,十万字以下的,随便挑几本常见的,看看它的质量究竟如何。
比如,学佛人都知道的,开慧的《楞严》,成佛的《法华》,《楞严经》大约七万字,《法华经》大约六万字。作家学者们听听,可能会觉得,哦,没多少字啊!现在出版社,没有十万字,一般不愿意给出版呀。
不过,懂行的都清楚,文言文的六万字,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道家最了不起的经典是《道德经》,多少字呢?洋洋洒洒五千言左右,已经是天地万象,大道妙理,尽含其中啦!
《楞严经》和《法华经》也是一样,每一部都可以说是括尽世界万象,洞晓事理人心。不仅如此,其中还有着大量的典故、比喻,既有佛陀与弟子们之间的生动对答,也有佛菩萨们的放光动地,那真是情景交融,智慧畅流呀!
毫不夸张地说,《楞严经》和《法华经》,随便哪一部,都足以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智慧与文化巨著。更长,更丰富的《华严经》和《涅槃经》、《般若经》等等,咱就不说啦。
稍短一些的呢,比如二万八千多字的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被誉为最了不起的,大居士的经典。其中有佛国,有净土,有世界的广袤图画,有无数的天地鬼神,有菩萨,有众生,有本土如来,有他方世尊,有事理,有人情,有维摩诘大士与佛陀众弟子们的对答互访,更有消融一切虚妄分别的不二法门。
可以这样说,一部《维摩经》,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,尽在其中矣。别说人类的思想,就算是再加上远古传说,也很难比它更丰富、更深刻啦。
再短一些的,比如咱“趣品”的主人公《圆觉经》,大约有一万二千字,经如其名,全面阐述了佛陀圆满觉悟的境界,以及各种修行方法。同时,乃至于世界的起源和来历,佛陀也都给予了解答。文字虽然不算多,可经过十二位菩萨的巧妙发问,以及佛陀的方便回答,众生的一切心境都被逐层展现了出来,并最终被引向了佛陀的圆满觉悟之心。
——能够把我们引导向究竟的圆满,那就是《圆觉经》,其中蕴含着丰富而超越的智慧,足够每一个人学习、修行一辈子,并受用终身,乃至于生生世世。
肯定有人会说,哈哈,你这个和尚真会王婆卖瓜呀!牛皮都被你吹飞啦!
——嘿嘿,没办法呀!有道是这年头俺虽然说的是真话,可是,谁信呐!
在咱这花絮的最后,需要给咱的主人公,做个生平简介。有关于《圆觉经》的流传和翻译,情况大致如下:
所有的佛经,包括《圆觉经》在内,当佛陀离世以后,由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主持第一次结集的时候,并没有形成文字,而是口头流传的。
有人说,天哪!那能记得住吗?
——学习佛法,最忌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以今人之知量古人之智呀!
是啊,现在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整部《华严经》,更不要说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经典了。同样,现在更没有人能够像佛陀那样,随口演说,记下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之巨著。俗话说: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会打洞。如是之佛陀,自然会有如是之弟子呀!
中国有位高僧,那就是隋朝的智者大师,他在晚年就可以出口成章,在法会上随口演说,弟子们记录下来,一整理,就是著名的“天台三大部”。学过的人都知道,每一部都很长,都是巨大的部头,动辄几十万字,内容极为丰富,条理极为清晰,层次分明,开合自如。是教内无人不知的巨著,谁看了,都不由得会升起景仰之心,并且构筑起了天台一宗的教观体系,成为中国佛教史上,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派之一。
强将手下无弱兵,大师门下出高徒。智者大师太了不起了,所以被誉为“东土小释迦”,意思就是中国的小佛陀呀!大师的弟子当中,也是高人辈出,其中的佼佼者,就是章安灌顶大师,他就有着非凡的记忆力。
每天,当智者大师说法的时候,灌顶大师就在下面静静地听,用心记下来。回过头来,再靠着回忆,用笔记录成文。后来,经过整理,就成为《摩诃止观》、《法华文句》和《法华玄义》,成为天台宗的奠基之作。
佛陀的弟子兼堂弟,阿难尊者,那就更厉害啦,他可以坐到法座上面,把佛陀说过的经典,一部一部地复述出来,句句不差。谁能够证明句句不差呢?下面坐着五百罗汉,他们都听过佛陀说法,共同为阿难尊者做证明,确实不差。因为呀,其实,他们也和阿难尊者差不多,仍清晰记得佛陀的开示。
——这就是在七叶窟里第一次结集佛经时的情景,同样,佛陀的另外一位大弟子优波离尊者,把佛陀制定的戒律逐条复述出来,也是句句不差,仍由五百罗汉做证明。
——此后,就有了佛法,并一直流传到如今。
佛陀当初说法呀,用的并不是梵文,而是更加生活化的俚语,没有梵文那样正规,但是,却比较生动活泼。第一次结集时,诞生的是俚语的口传佛经,从第二次结集开始,才逐渐形成了文字的佛经。由于俚语适合于口说,却不适合于记录,所以,当时的圣僧们选择了其它文字,来记载佛经。这其中,有梵文,也有后来的巴利文。
咱们如今看到的汉语佛经呢,大多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,在这项人类无比伟大的文化传播事业当中,包含着众多译经大师们的智慧与汗水。
大家都知道唐玄奘,就是《西游记》里面那位经常冤枉孙悟空的唐僧,他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译经大师。不过,吴承恩老兄实在是不够厚道哇,把一位伟岸、坚毅而饱学的,而且是曾经周游并影响了半个世界的,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,竟然描写得如此懦弱无能,无聊乏味,实在是有失公允呀!
与玄奘大师同样拔乎其类,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译经大师,还有一位鸠摩罗什,他比较早一些,主持翻译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众多经典,比如说《金刚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佛遗教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,等等,等等。玄奘大师翻译的论著多一些,在他译的佛经当中,为大家所熟悉的,首推《心经》,其它还有《药师经》、《大品般若经》等等。
相比较而言,翻译咱们“趣品”主角《圆觉经》的这位大师,就罕为人知了,他名叫佛陀多罗,翻译为:觉救,是西域的一个小国罽宾国的一位高僧。《圆觉经》翻译成书的时间,各种记载不一,前后差个几十年,超然小子向来喜欢偷懒,咱就随便选一个吧。为啥呢?因为呀,以俺这童子心来看,既然一千多年都过去了,咱就不差这几十年了吧。
——嗨嗨,您还别说,计较这几十年的人大有人在,经他们一考证啊,嘿嘿,记载有出入,来历不详,这个你们和尚奉为至宝的《圆觉经》呢,它是伪经!
——林子大了,什么鸟儿都有啊!他们义正词严的考据,看起来似乎是如此地科学与严谨,但是呢,他们骗得了别人,骗得了自己,却骗不了超然。为啥呢?因为俺是一根老油条哇。
——这套把戏呢,的确是很科学的,历史实践证明,效果很好。啥道理呢?那就是,批倒了名人的人,也会成为名人;批倒了名著的人的作品,也会成为名作。作为文化人,咱心里都倍儿清亮,您只要有了名了,再那么社交一下子,啥不都来了嘛!
——至于佛经是真是伪,没有人比出家人更关心,没有人比历代高僧更清楚。那些到处批判佛经是伪经的人,为啥都挑《楞严经》和《圆觉经》等等最知名的佛经下手呢?因为呀,他们精通出名的科学,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也!因此呢,作为一批“伪人”,在他们的眼中,自然就充满了“伪经”呀。
据《开元圣教录》记载,在咱中华民族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时期,年号名为长寿的,长寿二年,也就是公元693年,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,在东都洛阳白马寺翻译出了这部《圆觉经》。
《圆觉经》与《楞严经》一样,译文极为优美流畅,同属于翻译得最成功的中文佛经之列。再加上其中的法义自成一体,次序井然,对于学习和修行都具有着切实而生动的指导意义。所以呀,无论僧俗,所有的佛弟子们都非常重视它。
从古至今,从唐朝到当代,《圆觉经》在抄写、刻板印刷和流传的过程当中,基本保持了原样,真是我们学佛人的一大幸事呀!佛经就这样在历代高僧和大居士们的护持下,得以流芳千古,启迪和利益了无数的有缘人。
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,通过对于《圆觉经》十几年的闻思修,切身感受,从中获益匪浅,越是深入学习,就越体会到了佛陀的觉海无边呀!
记得以前有一次,在某地讲《圆觉经》的时候,有人问我:“法师,请问这部《圆觉经》属于哪个宗派呢?”
“哈,还有这样的问法呀?”
“是啊,法师,大家都是这样探讨的呀。”
“好吧,我告诉您,学习佛法千万不能随大流,不能总是往概念上面去跑呀!打个不雅的比方,比如说,您家里有三兄弟,您是其中之一。那么请问,您父亲,是属于哪个儿子的呢?”
“啊?不能这么说吧,先有我爹,后有我们呀,父亲怎么能够属于哪个儿子呢!”
“对啦!您想呀,在这佛教里面,先有佛陀和佛经,后有祖师和宗派,佛陀和佛经就好比父亲,祖师和宗派就如同儿子,怎么能说佛经是属于哪个宗派的呢!这不颠倒了吗?”
“这样啊?可大家都这样说呀!”
“人云亦云是不行的呀!要知道,所谓的佛教宗派,通常并不是哪位祖师刻意创立的,否则的话,岂不说明这位祖师我执很重吗!那还叫啥祖师呢!实际情况是,某位祖师特别重视某部佛经,或者某几部佛经,并依据此佛经开显了一系列的修法,功效显著。所以,很多弟子们都前后追随,时间一长,就自然形成了某个佛教宗派。因此呢,佛经,包括《圆觉经》在内,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佛教宗派,而是属于佛陀,属于一切相信它的有缘人呀!”
“哦,我有点儿明白啦!那么,哪个宗派比较重视《圆觉经》呢?”
“最早重视并弘扬《圆觉经》的,是唐代禅宗的一些高僧,南宋时期,宋孝宗还亲自为《圆觉经》做了御注,也是受到了禅宗高僧的影响。还是在唐代,当圭峰宗密大师做了《圆觉经疏》以后,华严宗的大德们开始特别推崇,前后很多人讲解并注疏《圆觉经》。到了元代,天台宗的高僧们也纷纷注解《圆觉经》,与华严宗的大德们互辩法义,并且流传到了日本,相当盛行。
总之,禅宗、华严宗和天台宗的高僧们,都非常重视《圆觉经》,做的注解也很多。其中,以宗密大师的疏影响力最大;其次,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《圆觉经直解》则比较简明易懂;近代呢,民国高僧太虚大师有一部《圆觉经略释》,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啊。”
絮絮叨叨地到了这里,各位兄弟姐妹们,对于《圆觉经》到底是什么东东,大概心中有数了吧。好,咱们就开始品品其中的趣味和宗旨吧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