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在线网

【美文】万山朝拜文碧峰

发布时间:2023-09-20 05:15:38作者:地藏经在线网
【美文】万山朝拜文碧峰

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。智者之乐,有如流水,阅尽世间万物、悠然、淡泊。仁者之乐,好似大山,岿然矗立、崇高、安宁。商山之南,势插霄汉,云蒸霞蔚的文碧峰,倔强的在秦岭山中屹立了千年。其古朴、卓尔不群的隽秀特质,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这青山峻峰里读懂了自己。

文碧峰巍然独立,在时间的沧桑里将人心引向一片安宁。古人诗曰:孤峰耸翠倚空悬,文笔生辉灿目前。势接魁星双点斗,光浮晓日半含烟。宋朝王安石晚年登文碧峰,曾动情的用自己寓居金陵时的一首旧作慨叹文碧胜景: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徊。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明代黄卷《商南八景》诗“青山层峦”云:雨过天连青壁障,风来雾卷翠屏遥。地灵人杰禅光媚,玉润山辉宝器饶。清代著名诗人文思安曾留诗赞曰:自是文章归大块, 由来健笔属春官。毓秀钟灵天设就, 此山漫作卧游看。徜徉山间,先贤们被文碧峰深深的触动,挥洒才情的同时,将本心和山水贴的更近。

文碧峰,商南八景之一,又名“文笔峰”、“青山峻峰”。清乾隆戊辰十三年(1748),知事罗文思创辑《商南县志》中《形势》篇生动的记叙了文笔叠翠的盛景:城南四十里,即青山叠嶂,一色望之翠然,经冬夏不改。出商南县城,往南经三角池,进甘露沟,翻双庙岭,就到了青山地界。站在双庙岭上眺望,文碧峰突兀而起,翠峰擎天,势插霄汉。周围群山都匍匐在它的脚下,有如虔诚的信徒将他朝拜。朝晖夕阴、云雾蒸腾里,文碧峰默然不语,有如饱学的文士,衣袂翩翩,昂首凝眉,将千山万川尽收眼底,等待着好山乐水者来这里寻找自己。

文碧峰稳坐在古老的青山街背后,有如端坐的老者,静看着岁月的流逝。青山老街,南依文碧峰,北枕浅山,东西陡岭横亘。东黄陡岭南高北低,地势险要,古木苍翠。西黄陡岭,呈马鞍形,苍松古柏森森成趣。中部10里川道,两岸良田百亩。一条东起河南荆紫关、湖北洋淇,西至长安的商於古道纵贯其间。发源于草荐沟、响塘沟的青山河穿境而过。令人不解的是河水流至东黄陡岭脚下突无影无踪,待到西黄陡岭南端又再次出现。地理的异象,让青山古街在万千群山里增添了几多神秘,不禁猜想是何等的钟灵毓秀之地,才得以有如此的非常之观。

青山街始建于何时,无从可考。但从史料和当地的民间传说里可清晰知晓:北宋邵雍曾在这里开办书院,手植古柳,教书育人。为古老的青山街,隽秀的文碧峰平添了一份精神的源泉,文化的厚重。邵雍,字尧夫(公元1011年~1077年,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宋神宗熙宁十年),人称安乐先生、百源先生,谥康节,后世尊称:邵康节。北宋理学家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一起,号称北宋五子。范阳人,后随父迁共城(今河南辉县)。后长期居住在洛阳。邵尧夫看到朝廷腐败,金兵入侵,官府搜刮民财,向金人连年进贡。加之官场的失意,邵尧夫继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乡野,在名山大川间寻求本我。《商南文史资料》载:邵尧夫应商州好友赵郎中邀约,遍访商山洛水。行至商南,看到青山文碧峰雄奇隽秀,突感心灵的契合,惺惺念念,流连忘返。返回洛阳后多次在书信中提及,赵郎中窥中邵尧夫的心思,就派门生到洛阳把邵尧夫及家眷接来,并在青山街为其驻屋定居。邵尧夫喜爱植柳,经常徜徉于文碧峰的山水间,文碧峰的雄山秀水静静地抚平着邵尧夫激荡的内心。邵尧夫闲暇时创办“青山书院”,传道受业解惑,坚持了八年之久。文人的一次因缘际会,让文碧峰这一散落乡间的形胜沾上了文人的遗韵。沧海桑田,邵雍的遗迹如今都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风云里,“青山书院”也无迹可寻。唯独当年手植的古柳还倔强的挺拔在河道边。后人为了纪念邵雍,名之曰:“青山尧夫柳”。《商南县志》载:此柳为北宋邵尧夫手植。尧夫柳枝大叶茂、树态奇特,当地人曾绕树筑台,将其拜为树神。民间诗云:

文笔峰下柳叶青,邵雍手植自得名。

老残历经千年久,犹盼根深万代兴。

树神生命力顽强,历经沧桑依然神韵犹存。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,满脸岁月的痕迹,但依旧矫健、矍铄,为盛年的文碧峰增添了雅韵。

循青山老街南去,经文碧峰山门而入,步景区盘山路而上。文碧峰的一山一水逐步映入眼底。文碧峰主峰海拔1056米,参天古树,四季常青。远看文碧峰,青山耸翠,就像浓淡适宜的山水画挂在湛蓝的天空。文碧峰巅,朝看日出,夜观星象;上观蓝天白云,下观雄山大川。东面的河南西坪、湖北洋淇,北面的龙王尖、双巅、凤凰山,南方的豆腐尖、大岭观、高庙岭,西部的偏头山,依稀可见。文碧峰的西南坡脚,就是碧水清流的丹江。古时帆影舳舻相连,绵延渡口。据传暮年的王安石亲临文碧峰,曾被眼前的山水深深震撼,结合文碧胜景,脱口吟出寓居金陵时的旧作《江上》,我们可以这样解读:放眼望去,丹江北岸半晴半阴,晚云低徊欲雨,青山浓云缭绕,正在为无路可行而焦虑,忽见千只帆影扑面而来。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寄情山水的王安石,是在文碧峰观丹江盛景,何尝又不是在暗喻曾经的人生,是啊!眼前美景只需赏,短暂的等待,说不定又会出现新的转机。站在峰顶,居高而望,开阔人的视野和心胸,令人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俗世的几多苦闷、伤感,顿时都化作了云烟,随风而去。

文碧峰的美不仅美在他的雄奇高峻,峰中溶洞广布,更是别有洞天。半山腰有朝阳洞、娘娘洞、狮子洞、鸽子洞、老鹰洞、天眼洞、风洞、新洞等多处溶洞。溶洞隐藏在古木苍翠间,深不可测

。曾有胆壮者多次进洞,备干粮、灯火、绳索、刀剑等结伴而行,终因洞中有洞,诡异险峻,无果而终。也曾有人向洞中深潭投放两只白鹅一探究竟,几天后白鹅竟遨游于丹江。众多洞穴,最别致的要数朝阳洞。《商州志》中记载:“笔峰东半山向南有洞,深不可测,洞外古木森森,俨如终南之碧天,朝阳直射洞口,因名朝阳洞;又形肖狮子,俗称‘狮子口’;中有古刹极其幽静”。制军杨载福入陕至此题笔云:“到此不须临绝顶,已知身近五云边”。内中更是天设地造、鬼斧神工、千姿百态、幽幻无穷。暮年王安石的到来让人对文碧峰中诸洞平添了几多遐想。

我想王安石到文碧峰定是会到朝阳洞的。曾经岁月在心中留下的皱纹,文碧峰会一一将它抚平。王安石34岁时(1054年),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,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中华阳洞,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著名的游记散文《游褒禅山记》。四年后(1058年)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,主张改革政治。12年后(1070年)罢相。他不顾保守派反对,积极推行新法。提出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的观点,让大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。

《游褒禅山记》中,王安石追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华阳洞所见到的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。华阳洞在褒禅山慧空禅院东五里,其下平旷,有泉侧出。王安石游华阳洞,中途而止,进而转向扣问自己的内心。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,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“积贫积弱”的局面,推行富国强兵政策。但他也认识到,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,必将遇到重重阻碍,要成功,“志、力、物”缺一不可,但“物”与“力”不可强求,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,我们能做的只有“尽吾志”。“尽吾志”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,也是他文章应“有补于世”、“以适用为本”思想的具体体现。一介书生,心系黎庶,在山水中汲取营养,参悟玄机,虽九死其犹未悔,愈挫愈勇,直至将在山水中汲取的营养消逝殆尽,还在苦苦坚守。从而让自己历史长河中一瞬的生命具有了山的厚重。

文碧峰在时间的长河里巍然屹立,感召着“尽吾志”的历代学子将他追慕。邵雍来了,青山街边8年的坚守,传道解惑,将自己为国为民的心燃尽。暮年的王安石来了,文碧峰巅,丹江的片片帆影让曾经沧海的王安石,碰出了火花,内心趋于豁达、释然!但他们文人“尽吾志”的一厢情愿,将他们的内心归于一片宁静,将他们有限的生命生成一座座文碧峰,顶立在天地之间!

文碧峰,古今文人的血脉。山间的古木为累了的读书人借一方绿荫歇脚;为渴了的儒子流一缕清泉解渴;山风阵阵,清彻了文人雅士的灵魂!青山悠悠峰奇骏,文脉绵绵照千秋。文碧峰,读你的过程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。化身万千群山中的一座,凝目商山之南,将文碧峰深深的朝拜!

作者简介

章骥,男,大学本科学历,文学学士,一级教师。现供职于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。而立之年,笔耕不辍。教学之余喜欢玩味文字,抒写性情。有《东林寺的钟声》、《故乡》、《午后的院子》、《一座城,一生情》、《两件棉袄,暖一生》、《清风颂》、《舌尖上的金丝峡》系列、《陕西商南三角池大学堂》系列、《在课堂审丑中强化古诗文默写》等诗歌、散文、教研文章发表于《宝鸡文理学院报》、《商洛日报》、《金丝峡周报》、《教育学》等杂志。尝试新媒体系列写作,原创作品见于:、搜狐、腾讯、凤凰新闻、华商网、东方新闻、商南政府信息网、商南旅游网、商南广播电视台等新媒平台。

“全商洛”新媒体:quanshangluo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