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辉县市西35公里的南太行白麓山鸡冠峰下,国家森林公园的环抱中,坐落着一处千年古刹 白云寺,寺后丛林间,历代高僧五座迁化灵塔、五百罗汉碑等文化古迹,独守着佛门的宁静。然而报纸上对于景区的一则介绍打破了这份宁静。
南阳市南召县文物贩子张恒,通过读报获取信息,寻找作案目标,凭着灵敏的嗅觉,将贪婪的目光锁定在白云寺,伙同南召县10余名男子跋涉千里,夜盗国家一级文物“普照大禅师石塔”。2012年11月24日,案发10年后,随着又一主犯王德的被捕,该案5名主要案犯悉数受到法律严惩。2013年5月29日,王德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,并处罚金1.5万元。
白云自在千年古刹
白云寺始建于唐代,兴盛于明、清,原名白茅寺,又称梦觉寺,清乾隆皇帝下江南,路经辉县驻跸梦觉寺,题“白云自在”,此后该寺庙更名白云寺。寺内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、宋代五百罗汉碑、元代石塔等,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白云寺所在的白麓山鸡冠峰下,是国家级森林公园,景区内古木参天,茂密苍翠,是辉县市一个古老而富有灵气的景区,绿荫掩映下,殿宇错落,绵延世代香火;暮鼓晨钟里,诵经参禅,回荡千年佛音。
白云寺后山的绿树掩映中,坐落着五座高僧灵塔,其中“普照大禅师”石雕喇嘛塔,开山主持佛光普照大禅师的迁化灵塔
。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(1229)年。塔高4.9米,共13层,纯石结构。塔座和塔檐为八角形,塔身为鼓形。塔基由双层须弥座构成。下层须弥座大半没入地表之下,仅露八角形的上枋,上刻伎乐飞天。每层塔身都雕刻有神龛佛像、如意瑞兽、莲花蕉叶,塔的造型优美,叠罗大方。雕法精湛,雕刻内容丰富多彩,栩栩如生。为目前中原地区乃至全国较为罕见的元代石雕佛塔,是研究元代佛教建筑、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,也是白云寺景区的主要景点,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香客的朝拜。贪欲膨胀北上“寻宝”
南阳市南召县小店农民张恒与同乡王德均无业,二人常年联手倒卖文物,希望能借此“发家致富”。
2001年9月的一天,张恒在家阅读《旅游导报》,报纸上介绍了辉县市白云寺风景区,文中提到了该景区宋代的“五百罗汉碑”。凭借经验,张恒觉得这个“五百罗汉碑”是个“宝物”,他从中嗅到了发财气息,禁不住垂涎三尺。
贪婪的欲望刺激着张恒的每一根神经,他再也坐不住了,于是不远千里只身到辉县市“寻宝”。到辉县市后,他直奔薄壁镇白云寺。初秋的白云寺,新雨过后,山门前5棵高大繁茂的千年银杏树,更显得浓荫墨绿。整个寺庙,除了几个贩卖箔纸檀香、小物件的摊贩外,还有寥落零散的几位香客游人,偌大白云寺空寂而宁静。张恒无心拜佛祈祷,更无暇欣赏美景,一双鹰眼,在搜寻着他的猎物。
在寺庙内一无所获的他来到寺庙后山门的台阶上,稍事休息后向山林茂密的山坡走去。穿过一条竹林小径,沿着向上延伸的石阶路而上。在跨过一座小石桥的一刹那,他看到了宋代五百罗汉碑。急匆匆赶到石碑前,上下前后审视一遍后,他失望了,该石碑的确是报纸上提到的宋代五百罗汉碑,但该碑上面刻的是字,不是想象中价值连城的罗汉像碑。
他放弃了五百罗汉像碑。但贼不走空,他必须弄到点东西,不然贼心难安。
随即他发现在五百罗汉像碑周围有五座佛塔,于是他将五座佛塔仔细查看了一遍,最后被一座最高的石塔所吸引,在读了石塔上的铭文后,喜出望外,他认为这座石塔定能卖上好价钱。
为了进一步确认石塔价值和盗塔的前期准备,他立即回到南召,带着他的搭档王德再次前往辉县市白云寺。两人对石塔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,当即确定盗取。随后他们对石塔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观察,还对盗窃石塔的进出路线做了
仔细的实地勘查。这一天他们查遍了白云寺两侧数公里的山坡沟渠道路。
周密筹划深夜盗塔
回到南召县后,二人立即着手盗窃前准备工作。张恒负责安排实施盗窃的方案,组织联络参与人员,准备车辆工具等等,而王德则负责筹集作案所需费用。
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,2001年9月22日上午,张恒联络的人员在南召县云阳镇集结。张恒、张全、王德、李强、段印等10余人陆续聚齐,他们带着4个自制的平板车,以及撬杠、钢管、麻袋等工具。上午11时,他们分乘两辆面包车出发。下午他们在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与另外一辆货车会合,一支组织有序的文化古迹盗窃团队,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,到达位于辉县市薄壁镇的白云寺风景区。到达白云寺时,已经暮色沉沉。在动手盗塔前,他们又一次明确了行动路线,具体分工,声称,将石塔卖掉后,所得钱款平均分配,人人有份。两名司机在原地放哨,等待石塔运到,立即开车撤离。
23日凌晨,开始行动,一行人迅速向目标靠近,到达石塔处,他们先用铁撬和绳子将石塔拉倒,然后装进有麦糠的麻袋,放至平板车上。13层佛塔,每层都是整块石头雕刻而成,越往下部越大,难以移动,因为平板车只能装上部的6层,他们不得不放弃下部的七层和巨大的塔座。一切搞定后他们拉着平板车沿水渠涉水而返,把石塔装上货车后,快速逃离现场。连夜回到南召县后,他们将石塔埋藏于南召县小店乡王德家附近。
“这个塔很值钱,如果能连塔底座一起偷回来就更值钱了。”将石塔运往南召县的路上,贪心的王德万分惋惜地说道。
南下追宝严惩盗贼
2001年9月23日清晨,善男信女们,络绎不绝地来到寺里焚香祈祷,木鱼声声,香烟缭绕。三三两两的香客到后山前来普照大禅师灵塔前朝拜,但他们惊疑地发现,昔日高大肃穆的石塔不见了,塔身、塔檐倒落一地,周围的草木凌乱不堪。于是他们向白云寺文物保管所报告了情况。白云寺文物保管所所长王运良闻听,立即带人前往。经仔细查看后,王运良如雷轰顶,石塔上部六层不翼而飞。
王运良立即向市公安局报警。普照大禅师石塔有近八百年历史,是省级保护文物。辉县市公安局当日成立“9 23”特大文物被盗案专案组,侦破工作迅速展开。勘验取证、走访调查,排查范围逐步扩大,嫌疑对象一个个进入侦查视野,一个个又被排除。两个月过去了,犯罪嫌疑人依然了无踪迹,侦破工作陷入困境。
侦破组的一名干警特地到北京公安部请教刑侦专家。专家在听了干警的详细介绍后,初步判断,该案符合南阳一带盗窃分子的作案特点。“9 23”专案组立即调整工作方案,把侦破方向锁定在南阳地区。2001年11月18日案犯李强被抓获。2001年11月20日,在案犯王德家的一个土坑内发现了被盗窃的文物。随即同案犯段印落网,同案犯张恒、张全、王德潜逃。4年后,张恒、张全被抓获。2012年11月24日,王德被辉县市公安局擒获。
2002年,李强、段印分别被辉县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和6年,各处罚金1万元;2006年,张恒、张全某被辉县市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和8年,并处罚金1.5万元、1万元。2013年6月5日,王德被辉县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,并处罚金1.5万元。
余思
白云寺普照大禅师石塔被盗案在当地轰动一时,人们难以想象利欲熏心的盗贼竟跋涉千里将佛塔搬回家。而石塔的被盗竟源于报纸上一则关于风景名胜的报道,更多更深层次问题令人深思。
文物是无法复制、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,文物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基因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物收藏的不断升温,各种利益的交织使得偷盗文物活动越来越猖獗,个别地方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,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,文物保护工作也遇到了众多新问题和新挑战。
在谈到“9 23”文物盗窃案的感受时,辉县市法院主管刑事审判的赵建宏说:“‘9 23’文物盗窃案比较典型,我们审理这起案件前后经历了10年,通过审判,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文物盗窃活动的一些特点。一是现代信息工具运用普遍,各地方在旅游热潮中纷纷宣传推介当地的文物旅游资源,文物盗窃分子通过报纸、网络等媒体,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文物信息,锁定作案目标;方便快捷的联络沟通方式使犯罪的组织策划更加方便和隐蔽。二是犯罪团伙规模化,文物盗窃分子形成一个松散的团伙,而且人数众多,一旦发现盗窃目标,能迅速纠集在一起,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。三是跨区域,由于信息获取范围广泛,交通工具的快速便利,使得文物盗窃分子能够跨省、跨地区作案。四是犯罪的程度几近猖獗,他们纠集10余人,带着平板车等作案工具,运用大型运输工具,长途跋涉,在空旷的野外,搬运数千斤的石塔构件,有报道显示,有的盗窃团伙,还用起重设备盗窃10多吨重的大型文物,明目张胆,无所顾忌。”
负责审理王德案件的主审法官说:“普照大禅师石塔”属于野外大型文物,缺乏保护监管,也是造成石塔被盗的重要原因。”
主审法官的感慨引起了我们对文物保护的诸多思考。记者采访之余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,资料显示,散落山中荒地、田间地头,有的在村民的房前屋后,街边村旁,许多当地居民不了解文物的历史和价值,更没有对文物的考察定级,缺乏维护和看管。众多野外散落文物越来越多地成为盗窃目标,造成大量文物流失。对野外文物的人为破坏,除了疯狂的盗窃外,还有当地居民随意拆毁、工程建设的毁灭等等,再加上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,野外文物保护形势令人担忧。对野外散落的文物急需要进行全面普查、登记和考证,将这些储存着不同时代人文信息、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密码的文物资源,有效地加以保护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