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(一)
守摄诸根.远离五欲(上)
──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我们经常说:「心清净则身清净。」四大不调的原因,其一是我们食五谷杂粮,此外是我们的心不够清净。所谓「外着相,内动心」;为什么「外着相,内动心」呢?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想不开、放不下;我们为什么会放如此的放不下呢?以下让我来讲一个公案给大家听:
众生难度.菩萨心难发
我们都知道,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,他最初是学小乘法的,有一天发心修菩萨道,行大乘布施,他不但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、田园、财产等,都布施给别人,最后甚至连身体、性命,也毫不吝惜的布施出来。发这样真切的愿心,可以说是惊动天地,结果忉利天的天人都知道了,于是就想来试试他的道心。
天人化现为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,在舍利弗必经的路上等候。见他来到的时候,就嚎啕大哭;舍利弗见了不忍心,上前慰问道:「年轻人,为什么在这里哭得这么伤心呢?」年轻人说:「啊!告诉你也没有用!」舍利弗说:「我是学道的沙门,发愿救度众生的苦难,只要你有所求,凡是我有的,都可以满足你的心愿。」年轻人又说:「你帮不了我的,我在这里哭,并不是缺少世间上的财物,而是我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,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药,我母亲的病才会好。活人的眼珠已经不易找,修道人的眼珠又怎会肯施舍给我呢?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亲,我难过地在这里伤心痛哭!」舍利弗回答说:「这不成问题,我刚才告诉你,我是修道的沙门,我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,救你母亲的病难。」「你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我吗?」青年人欢喜得跳起来。舍利弗说:「我的一切财产都布施给人,现正想进一步行大乘菩萨道,将身体布施出去,但苦无受施的人,今天遇到你,满足我学道的愿心,我真欢喜高兴的感激你,你设法来取去我的一只眼珠吧!」
六十小劫前修道的舍利弗心想,自己有两个眼珠,布施一个给人,仍然还有一个眼珠可以看到东西,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妨碍。于是他叫青年人设法取他的眼珠,青年人不肯,并说道:「这不行,我怎么可以强夺你的眼珠呢?你愿意的话,可以自己挖下来给我。」舍利弗一听,觉得有道理,当即下大决心,勇猛忍苦的把左边一个眼珠挖出来,交到青年的手中,并说道:「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,请你拿去吧!」青年人接了眼珠,大叫道:「糟啦!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?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。」
舍利弗一听,真是糟啦!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,现在怎么办呢?把左边的给他,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,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,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。可敬可佩的舍利弗,他不怨怪别人,他想,发心发到底,救人也要救到底,难得遇到一个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,于是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。舍利弗这么想后,就安慰青年说道:「你不要急,刚才怪我粗心,没有问清楚就挖眼珠,现在我知道了,反正人的身体是虚幻无常的,我还有右边的眼珠,我愿意挖下来给你做药,医治你母亲的病。」
舍利弗说完后,又再下大决心,勇猛忍苦的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交给青年。青年接过舍利弗的眼珠,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,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,当即往地上一摔,并骂道:「你是什么修道的沙门?你的眼珠又腥又臭,怎么好煎药给我母亲食用!」青年人骂后,并用脚踩着舍利弗的眼珠。舍利弗眼睛虽然看不到,但他的耳朵没有聋,他听到青年人骂他的话,用脚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声音;他终于叹口气,心中想:众生难度,菩萨心难发,我不要妄想进修大乘,还是先修自利吧!舍利弗这样的心一生起,天空中实时出现很多天人,对舍利弗说道:「修道者!你不要灰心,刚才的青年是我们天人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,你更应该要勇猛精进,照你的愿心去修学。」舍利弗一听,很惭愧,利他的菩萨心又再生起,当即成就了不退的道心。六十小劫以来,舍利弗不休不息的学道,一生值遇佛陀,证得圣果,并得天眼通。
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
为什么要说这个公案呢?因为我们的身心容易生病;即或偶尔发起大乘之心,可是却障缘重重,真的是不容易啊!所以我们开始学佛的时候,便要发大乘心。好像我们前天所讲的,频婆娑罗王年青的时候便发了五种誓愿;这五种誓愿,现在就不再重复了。我们今天要讲的是:我们要发大乘心,要学释迦佛一样,把一切都放下。因为释迦佛未出家之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,他在二月初八日深夜,骑着心爱的白马犍陟,悄悄逃离王宫,把身上的七宝衣,换成破旧的袈裟,改装为沙门。据《佛本行集经》卷第二十三〈劝受世利品〉中记载:
尔时太子,过是夜已,于晨朝时份,穿着整齐的衣服,从般茶山,安祥而行,至王舍城。为了乞食的缘故,可是左右前后,都无法找到钵器,忽见一处有大花池,便对池旁一人说:「仁者可否施舍一片池中的莲藕叶给我呢?」这个人听到之后,立即便入池中,取了一片藕叶,以奉太子。是时太子,接受了藕叶,便入城乞食。当时王舍城,内外人民,观见太子相貌端正,威神巍巍,见了之后,各生大希有心,共相谓言:此人是三目大自在天,来到我国。其中或有远行的人,为了营事的关系,准备远至于他方,当见到太子,便实时返回。或是有人,欲造作事,于中途看见太子形貌,便停下手中的作业,来见太子。若有坐着的人,见到太子后,亦不自觉地站起来,赶快来到太子前面。或复有人,双掌合十,恭敬一心;亦有人,以头礼敬太子。甚至有人,以微妙的音声对太子说:「善来!善来!」当时王舍城内,所有见到太子的人民,无不生欢喜爱乐之心。
王舍城内,周匝四方,或男或女,丈夫妇人,欲营商的人,皆悉舍弃,赶来观看太子,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子。他们皆悉生大欢喜希有之心,见太子行于街巷里,城内商贾估贩,所有贸易,一切停止,不作买卖。店舍内,醉酒迷乱的人,悉得苏醒,不复饮酒。各舍一切燕会音声,奔走来到太子前面,或复随逐左右而观;或复在前,回顾而视;或复在后,跟随着太子行走。城中无数的妇女,或倚门侧,或立窗间,或在楼中,或居屋上,手上所作生计,都暂时停止。遥观太子,家家户户,各各喜欢,互相问道:「这个人是谁啊!是从从那里来的呢?不知是什么种族、什么名字呢?」由于太子庄严端正,威仪无比,今日成为沙门,容貌气宇,实非一般常人所能相比,是人民从未见过的,所以人民见后,异常称叹。此消息很快便传遍城内外。
当时摩揭陀国,王舍城主,频婆娑罗王,在高楼上,与诸大臣,围遶而坐,遥见太子,被大众前后拥护,安祥而行,进入王舍城内。频婆娑罗王,生大疑惑,心想,他到底是何人呢?即从楼下,出宫门外。见太子身,威仪举动,端正无匹,犹如夜空众星,为诸观者之所爱乐;如摩尼宝,内外光明,表里洞彻,威德炽盛,照耀巍巍。时频婆娑罗王,便问众大臣说:「我生已来,从未见过有人,形貌如此高贵,身色面目,顶额广平,皎洁分明,显赫照曜,如莲花叶在于水中,而不为水之所点着。是身威德,毛悉右旋,眉间毫相,如琉璃净,亦如白珂,亦如泡乳,色炎光具,如满月轮。其二足趺,蹈地千辐,步举文现,迹不差移
。不怖不惊,不战不栗。智慧安静,犹如须弥。他到底从何而来,忽然至此呢?是什么种姓、又是谁的儿子呢?生于什么国土、名字又叫什么呢?。」众大臣之中,有人说他是天王,有人说他是帝释,或有人说他是大龙王,或有人说他是毘摩质多阿修罗王,或有人说他是婆梨阿修罗王,或有人说他是毘沙门护世神王,或有人说他是日天,或有人说他是月天,或有人说他是大自在天,或有人说他是梵天。另外还有人说他将来必成转轮圣王。当时众大臣之中,别有一臣,对大王说:「去此不远,十由旬外,正在北方云山之下,有一种姓,称为释氏;释氏有一国界,名曰迦毘罗婆苏都,其国土中,有一国王,名为净饭;净饭王生有一子,名悉达多。初生之日,父王即召集解相婆罗门及相师等,为太子占相;相师占看完毕,对大王说:『大王当知,今此太子,具二种相;若在家,将来必定成为转轮圣王,统领四天下,守护大地,乃至如法治化世间。若舍王位,必定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名遍十方。』大王当知,此人应该就是那位太子。为什么呢?此人现今,剃除须发,身黄金色,着袈裟衣,舍国出家,游行到此。」频婆娑罗王听了大臣这番说话后,内心思惟,往昔我未为王时,曾发誓愿,如今可以应现了。于是便吩咐大臣查探这位出家人居住在什么地方,然后回报给他知道,以便他前往观看供养。于是二位大臣便跟随着太子所行的方向,不暂舍离。
当时太子,在王舍城内乞食,见人民大众处处充满,心想:如是大众,无有归依,无救无护,常为生、老、病、死所缠,但却不畏不惊,不怖不恐,亦不知寻求解脱之道;无有导师,愚迷惛闇,没溺烦恼,痴无有智,日日灭损,染着诸阴,苦空无常,不知厌离;是多么的可怜啊!于是太子,便发慈悲心,倍加精进勇猛,作是念言:「我今当作一切世间归依之处;我当救护苦恼世间;当为世间说解脱生、老、病、死的方法。」 (未完待续)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