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在线网

恪遵遗教缅怀盛德——纪念太虚法师圆寂40周年

发布时间:2022-12-20 18:08:42作者:地藏经在线网

  恪遵遗教缅怀盛德——纪念太虚法师圆寂40周年

  正果

 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,任教九载。八年抗战期间,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,曾为学僧讲授《中国佛学》、《真现实论》等,并总括其学行为《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》及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》二文。我忝列师门,屡蒙慈诲,法乳深恩,铭记难忘。法师是智者、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。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,判释一切佛法,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,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,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;他和易近人,思想通泰(鲁迅语),严持戒律,解行并进,为实践人生佛教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法师为法为人的菩萨精神,永远值得我们怀念,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法师幼年聪慧过人,邻里视若神童。他十五岁受戒时能在短时间内背诵《毗尼日用》、《沙弥律仪》、《四分比丘戒本》和《梵网经菩萨戒本》,戒堂中的各种问答都能应对裕如,戒堂诸师视为非常法器,得戒和尚八指头陀更以玄奘相期许(见《太虚自传》)。为了深入经藏,彻悟自心,他曾两次闭关阅藏,从而大开圆解。他十九岁于慈谿西方寺阅藏,在《大般若》将要阅完时,一日,阅经次,忽然失却身心世界,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,无数尘刹焕然炳现,如凌虚影像,明照无边,坐经数小时,如弹指顷。历数日,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。阅尽所余《般若》后,旋再阅《华严经》,恍然皆自心中现量境界。伸纸飞笔,以似歌非歌,似偈非偈的诗句,随意抒发,日数十纸,累千万字。从此对以前禅宗语录上的疑团,一概冰释,心智透脱无滞,曾学过的诸宗教义以及世间文字,亦随心活用,悟解非凡,“幽思风发,妙义泉涌”(见《太虚自传》),下笔如有神助。法师一生弘扬佛法,著作等身,一部《太虚大师全书》洋洋七百余万言,光照人天,嘉惠后学,其影响至深且远。

  法师于中国大乘各宗善于融会贯通,认为各宗因本果极,平等无二,唯建言制行方便有殊。他在《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》一文中总括佛法为五乘共法、三乘共法、大乘特法和法性空慧宗、法相唯识宗、法界圆觉宗。他认为,在“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……依声闻行果,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;依天乘行果,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,不惟不是方便,而反成为障碍了。所以在今日的情形,所向的应在进趣大乘行,而所依的,既非初期的声闻行果,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,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,以实行我所说的人生佛教原理。”法师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理论,而且他一生都本着菩萨济世利生的精神致力于人生佛教的实践。他有感于近代佛教日趋落伍,僧伽文化素质低,偏居一隅,不是热衷于赶经忏,便是消极遁世,毫无生气。于是他提出从教制、教产、教理三方面进行适应性的改革,使佛教与时俱进,永放光明。他为实践自己的宗旨,终生奋斗不息:积极筹组佛教协进会、中国佛教会等组织,以维护佛教徒的合法权益,并推进僧制改革运动;倡办《觉社丛书》、《海潮音》等佛教刊物,大力宣传人生佛教思想,开近代僧伽从事佛教学术研究之先河;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,先后开办了武昌佛学院、闽南佛学院、汉藏教理院等佛教院校,培育了大量的弘法人才;先后远赴日本、马来半岛、欧美诸国考查与弘化,并发起筹组世界佛学苑,提高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地位。抗战期间,他还率领中国佛教访问团出访印度和南洋群岛,为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。记得那次法师访问归来作了《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》的演说。他认为,要使中国佛教复兴起来,首先就“要洗除教徒好尚空谈的习惯,使理论浸入实验的民众化。以现社会的情形和需要来说,今后我国的佛教徒,要从大乘佛教的理论上,向国家民族、世界人类,实际地去体验修学。这大乘理论的行动,即所谓新菩萨行。而此菩萨行,要能够适应今时今地今人的实际需要,故也可名为今菩萨行。

  “今菩萨行的实行者,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和品格,精博优良的佛学和科学知识,参加社会各部门的工作。如出家众可参加文化界、教育界、慈善界等工作;在家众则政治界、军事界、实业界、金融界、劳动界、……都去参加,使国家社会民众都得佛教之益。

\

  “今菩萨行者,集体联合起来!本着大乘菩萨的菩提心为主因,大慈悲为根本,实践方便的万行,发挥救世无畏的精神!……总之,我们想复兴中国的佛教,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,就得实现振兴僧寺、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。”

  法师在“五十自题”中说:“我今学修菩萨行,我今应正菩萨名,愿皆称我以菩萨,比丘不是佛未成。”法师还有四句脍炙人口的格言: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。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”这些掷地作金石声的言教,体现了法师一生的怀抱。他一生“志在整理僧伽制度,行在瑜伽菩萨戒本”,嘉言盛德,光照法门!

  在海内外教友纪念法师逝世四十周年的时刻,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法师的积极思想和菩萨精神,大力提倡人间佛教,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、学术研究和国际友好交往的优良传统,使中国佛教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协调,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、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,尽到应尽之责。我想,我们这样来纪念太虚法师,才能与法师的思想相应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