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阿难

阿难——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全称阿难陀

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,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;后受摩诃迦叶教诫,发愤用功而开悟。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,对于经法之传持,功绩极大。初时,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,阿难即从中斡旋,终蒙佛陀许可,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,厥功至伟。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,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,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,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。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,入寂前,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。

阿难是经常跟随在佛陀后面的侍者,它是非常的聪明的,在佛教中的位置是非常高的。所以我们要多加的向它学习。那师兄你知道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吗?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!

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?

所谓“七处征心”的这段演绎来自于楞严经的第一卷。阿难被摩登伽女用娑毗罗咒困于淫舍之后,反省自己一向多闻未全道力。向佛陀请求开悟之道。

开悟的全称,用楞严经中的经文来表达就是:得成菩提妙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最初方便。这样的表述有点绕口,不好理解。解深密经中对开悟的解释是:得胜义谛,入如来藏。

要入如来藏,就得出离攀缘心。要想出离攀缘心,就得认知攀缘心。所以楞严经中说: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,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。使汝流转心目为咎,吾今问汝,唯心与目今何所在。

或许正是因为这句“唯心与目今何所在”,所以大家习惯于把接下去的那段经文说为“七处征心”。那么用“七处征心”来概括这段经文是否准确呢?

对于阿难的这七处探寻,佛陀的回答是:无有是处。“无有是处”仅仅是说阿难的回答是错误的吗?“无有是处”的意思应当是:不会有这么一个确立不动的存有之处。

“七处征心”的“处”取自“无有是处”中的处。那么“征”字取自何处呢?佛告阿难,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曜汝心目,汝目可见,以何为心?当我拳曜。阿难言:如来现今“征”心所在,而我以心推穷寻逐,即能推者,我将为心。

仔细分析经文,七处与征心是两段不同层面、不同角度的探讨。

为什么说是两个不同层面、不同角度的探讨呢?因为针对阿难的这两段演绎,佛陀分别给出了两个不同角度的解答。

对于阿难说的“征心所在”,佛陀的回答是:咄!阿难,此非汝心,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。对于还没有开悟的人来说,因为还没能识知如来藏,未能安隐如来藏。纵然是尽其明辨,所谓的心,只是攀缘之心。是前尘虚妄相想。

那么对于阿难的“七处”探寻,佛陀的总结回答是:诸修行人不能得成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,及成外道,诸天魔王及魔眷属,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,犹如煮沙欲成嘉馔,纵经尘劫,终不能得。云何二种,阿难,一者无始生死根本,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;二者,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,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,缘所遗者。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。

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?

所以呢,阿难演绎的七处探寻,其实不是“七处征心”,而是展示七处攀缘。

攀缘不定,所以针对阿难的每一处探寻,佛陀都说“无有是处”。

攀缘逐趣,逐趣而转必不圆满,定有所遗。故此佛说:能生诸缘缘所遗者,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。

所以呢,所谓的“七处征心”其实是阿难演绎了心的七个攀缘之处。

攀缘之心,向身内攀缘之时,似乎在身内,却又不住在身内;向身外攀缘之时,似乎在身外,却又不住在身外。向六根攀缘之时,似乎在根里,却又不住在根里;向相攀缘时,似乎在相中,却又不住在相中;向法攀缘时,似乎在法中,却又不住在法中;向识攀缘时,似乎在识中,却又不住在识中;向空攀缘时,似乎在空中,却又不住在空中。

这才是展示七处攀缘所要表达的法义所在。

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?

以上就是对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在修行的师兄一定要多加遵守佛家戒律,同时还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,这些都是对师兄的修行是非常好的。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放清净自己的内心,坚持下去,总是会成功的。

...查看更多

在生活中我们也是经常听到过阿难,其实阿难是经常侍奉在佛陀身边的人,同时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它在佛教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那师兄你对阿难了解了,它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!

佛陀阿难的故事?

故事:

为了弘扬宇宙人生的真谛,佛陀率领着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,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不停地游化。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,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。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。

涉过小河之后,比丘们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。天色将晚,佛陀决定就在树林中过夜。侍者阿难第一个反对。理由是这里没有水源,比丘们无法洗涤一天的征尘,更不能解除口干舌燥的焦渴。

佛陀说:“我们不是刚刚经过了一条小河么?”“可是,那条小河被商队的大象践踏成了泥河,水质被污染了,无法再使用了啊!”

佛陀不再说什么,而是拿出瓦钵,让阿难去舀一钵水回来。阿难刚想表示异议,佛陀摆摆手,催他快去。

阿难捧着钵走了半截,又折了回来。佛陀问他怎么啦?他说:“既然是用钵舀,您一定是口渴了。而那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了,饮用之后会生病的。所以,我还是到前面远方的那条大河去给您取。”佛陀说:“可是,远水不解近渴啊!”

“但那也不能喝不清洁的水呀!”佛陀不与他争论,问道:“你走到小河边了吗?”阿难说没有。佛陀说:“你没有走到河边,怎么知道河水污染了呢?”阿难回答得理直气壮:“那会儿,您也亲眼看到了啊!”

佛陀阿难的故事?

“可是,那会儿不是现在呀。”佛陀像是在咬文嚼字。阿难无奈,只好再次向河边走去。唉一一谁叫人家是佛陀呢?那就去白跑一趟吧!等我舀回一钵浊水,看你怎么说!

然而,令阿难惊诧万分的是,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,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!河水清泠泠,亮晶晶,甘醇甜美,让人直想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……

佛陀笑着说:“我就是闭着眼睛,也知道那条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与纯净。因为,它的河水是流动的。这就像众生的心性,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了,但只要我们的心是灵动的,就能得到净化,回到本来面目。”

阿难有所醒悟:“噢,正是因为如此,所有的人,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,都能觉悟,都能得道成佛。所谓‘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’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
阿难,梵名A^nanda,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。

佛陀阿难的故事?

以上就是对佛陀阿难的故事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修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的,是需要师兄每天坚持不断用心去参悟的,但是我们也不能急于一时,这样是对修行非常不好的。

...查看更多

学佛的师兄详细对阿难已经很是熟悉了,阿难对佛教的记载有很重要的贡献,是值得我们去学习。虽然是这样说,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对阿难不是很了解,下面就就一起来看看佛经里面阿难是谁吧!

佛经里经常提到的阿难是谁?

阿难,也称阿难陀,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。是白饭王的儿子,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一共四个兄弟,每人都有两个儿子,所以他们四个堂兄弟一共是八个儿子。释迦牟尼佛是老大,阿难最小,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,提婆达多的亲弟弟。

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道的那一天,是农历四月初八,阿难降生,也就是说阿难比佛整整小三十岁。净饭王当日听到太子悟道成佛,又听说白饭王生了儿子,可谓是双喜临门,非常欢喜。净饭王认为今天是大吉日,是欢喜日,所以就给他起名为“阿难”,“阿难”在梵语的意思是“喜庆、欢喜”,这个名字是他的伯伯净饭王起的。

阿难的相貌非常庄严,佛有三十二相好,阿难有三十相好,人们只要看到他相貌、听到他的声音、目睹其威仪的人,没有不欢喜的,正好符合他这个名字的含义。阿难不但相貌好看,而且聪明多闻,温和友爱,乐于助人,慈心善良,无论在家还是出家,都受到大家的赞赏。

阿难二十五岁跟随佛陀出家,这时候佛陀五十五岁,阿难做了十年佛陀的侍者。佛到天宫为母亲讲《地藏经》,到龙宫接受大龙菩萨的礼请去讲法,都带着阿难去了。阿难对天宫、龙宫的奢华以及美女没有丝毫留恋。

阿难特别有女人缘,所有女人见到他,都会生起尊敬和喜爱之心,阿难的出家,令当时不少的少女都倍感遗憾。阿难和大迦叶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时,比丘尼们总是先请阿难开示,然后再请大迦叶开示。因为阿难的慈悲善良,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障碍,比如摩登伽女的诱惑。所以佛陀经常单独教导年轻的阿难,让他一定要远离爱欲,避开女难。

佛在即将涅槃之前,阿难还只证得初果须陀洹,还没有开悟,所以看到佛要涅槃,阿难特别伤心难受,悲声痛哭。同学们就提醒他,光伤心有什么用处呀?要赶快到佛面前请教几个问题呀。于是,阿难就代大家向佛请教了四件事:一,佛陀涅槃后,以谁为师?二,佛陀涅槃后,以什么安住?三,佛陀涅槃后,恶人如何调伏?四,佛陀涅槃后,经典的结集,如何才能令人起信?

佛陀慈祥地告诉他说:我涅槃后,你们应以戒为师;依四念处安住;遇到恶人时,默摈置之;经的第一句用‘如是我闻’,便会令人起信。

阿难的记忆力特别好,听一遍佛讲经,几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他的头脑比电脑还好使,所以被人称为“多闻第一”。在佛涅槃后,大迦叶尊者主次召开结集经藏的事情,就让阿难登台复讲当年佛陀的讲经,所以如果没有阿难,我们可能就没办法看到现在的经典了。比如《阿含经》、《譬喻经》、《法句经》等,都是由阿难尊者复讲出来的。

结集经藏是非常严格的,完全是重复佛的讲经,底下有五百证得阿罗汉果的同学做证明。阿难讲的每一句话,只要有一个人怀疑,觉得他说的好像不对,不是佛所讲的,那就必须删掉,不能记载到经藏上去了,这就是为了取信于后人,后人才会尊重经典,不会产生怀疑。

佛经里经常提到的阿难是谁?

阿难当时升座复讲的时候,得到佛的加持,相貌威仪更加庄严,大家一看,有的以为是佛重生了,有的以为阿难成佛了,还有的以为是他方世界的佛来了。阿难第一句就讲:如是我闻。这大家才明白过来,原来是阿难升座,复讲佛的经典。文殊菩萨曾经赞叹阿难说:相如秋满月,眼似净莲华,佛法如大海,流入阿难心。

当然,佛讲经四十九年,时间太长了,结集经藏的时间没有那么长。所以阿难不可能把佛陀说的每一句话完全重复一遍,只能复讲一些重要的提纲,重要的纲领,琐碎重复的话,就不会再提了。但阿难讲的字字句句都是佛说的,阿难没有增删一个字,佛有些说的话可以省略掉,但不能凭自己的意思增加,这才是忠于经藏。

佛陀传心与迦叶,迦叶又是结集经藏的主持者,被推为西天禅宗初祖。二十年后,迦叶又传法于阿难,自己到鸡足山入灭,此时已经六十六岁的阿难,就成为西天禅宗的二祖,继续领导僧团弘扬佛法。阿难在一百二十岁的时候,传法于弟子商那和修,自己到摩揭陀国与毗舍离国交界处的恒河上空,示现涅槃。

佛经里经常提到的阿难是谁?

以上就是对佛经中说的阿难是谁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当师兄在修行的时候就是要多用心和坚持,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好处,然后提升自己,让自己可以幸福的生活。

...查看更多

阿难为什么出家?

阿难是非常厉害的,也是非常强大的,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。它是有着很强大的记忆力,也是非常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66.html

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

阿难是在佛教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,经常的侍奉在佛陀的左右。在佛陀涅槃以后,就听不到佛陀的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67.html

阿难与摩登伽女故事

在寺庙中我们经常看见阿难尊者,它经常在佛祖的身边。在佛教中的位置是非常高的,它跟随佛祖到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68.html

佛家弟子阿难的具体故事是什么?

佛教已经存在上千年了,它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经典智慧,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的。经常学佛的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69.html

佛经里经常提到的阿难是谁?

学佛的师兄都是知道阿难是谁的,阿难跟随佛陀四十几年,一直跟着佛四处宣讲帮助有困难的人们。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70.html

佛陀阿难的故事?

如今学佛的师兄每天还是在不断的增加,因为经常的念诵佛法是可以让师兄变的自在有智慧。在修行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71.html

佛陀让阿难演绎七处征心的目的何在?

阿难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,经常的跟随佛陀到处讲法,它们是非常慈悲的,经常的帮助我们受...
https://m.dizangjingzx.com/wtuopic/eazn/47172.html

结语

阿难系佛陀之堂弟,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,善记忆,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,故誉为多闻第一。阿难陀天生容貌端正,其身光净如明镜,虽已出家,却屡遭妇女之诱惑,然他志操坚固,终得保全梵行。
更多
相关专题
最新文章
最新视频更多
查看更多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