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的时候,静心是非常重要的,而禅茶文化可以说就是让你在修行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,是非常重要的佛学文化,是师兄一定要去了解的,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,关于佛教的禅茶史介绍吧。
佛教修行之法为“戒、定、慧”。“戒”,即不饮酒,戒荤吃素;“定、慧”,即坐禅修行,要求坐禅时头正背直、不动不摇、不委不倚,而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。此种耗费精神、损伤体力的坐禅,正好以饮茶来调整精气,故饮茶历古以来受到僧人们的推崇。坐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之一,而坐禅与饮茶是密不可分的。僧人坐禅,又称“禅定”。唯有镇定精神、排除杂念、清心静境,方可自悟禅机。而饮茶不但能“破睡”,还能清心寡欲、养气颐神。故历古有“茶中有禅、茶禅一体、茶禅一味”之说。意指禅与茶叶同为一味,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,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,二位一体,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。
在佛教昌盛的唐代,饮茶尤为僧家所好。僧众坐禅修行,均以茶为饮。其中除提神外,也以茶饮为长寿之方。那时僧众们非但饮茶,且广栽茶树,采制茶叶。在我国南方,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,而众寺僧都善采制、品饮。所谓“名山有名寺,名寺有名茶”,名山名茶相得益彰。因佛教与茶叶有缘,故寺院与产茶有关,著名佛教寺院多出产名茶。
院内住持往往招集大批僧尼开垦山区,广植茶树。而一般寺院的四周都环境优异,因而适宜茶树的栽种,故历代寺院都名茶辈出,像南京栖霞寺、苏州虎丘寺、福州鼓山寺、泉州清源寺、武夷天心观、衡山南岳寺、庐山招贤寺等,历史上都出产名茶,名噪一时。如安徽名茶“黄山毛峰”,即产于黄山松谷庵、吊桥庵、去谷寺一带;名茶六安瓜片,即产于安徽齐云山蝙蝠洞附近的水井庵。而庐山以云雾著称,茶树长年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,庐山招贤寺的寺僧们亦于白云深处劈岩削峪,广栽茶树,采制茶叶,成为著名的“庐山云雾茶”。
另外杭州龙井寺产的龙井茶、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、宁波无童寺的天童红茶等都为名寺名茶。茶与佛教的紧密程度是空前的。饮茶成了禅寺的日常制度,成了僧众们的主要生活内容,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庄重肃穆的饮茶礼仪。在我国的各寺院中,都专设“茶堂”,供寺僧或饮茶辨说佛理,或招施主佛友,品饮清茶。一般在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设“茶鼓”,按时敲击,以召集僧众饮茶。寺僧们坐禅时,每焚完一枝香就要饮茶,以提神集思。
有的寺院还设有“茶头”,专司烧水煮茶、献茶待客,有的寺院则在寺门前站立有“施茶僧”,为游人们惠施茶水,行善举。寺院还根据不同的功用,分别冠以各种“茶名”。如以茶供奉佛祖、菩萨时,称“奠茶”;在寺院一年一度挂单时,要按照“戒腊”(即受戒)的年限先后饮茶,称“戒腊茶”;平日寺院住持请全寺僧众吃茶,称“普茶”;逢佛教节庆大典,或朝廷钦赐丈衣、锡杖时,还要举行庄严、盛大的“茶仪”。
宋代,不少皇帝敕建禅寺,遇朝廷钦赐袈裟、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,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,以款待宾客。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社会名流。浙江余杭径山寺的“径山茶宴”,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。径山寺位于浙江余杭,其地山峦叠嶂,古木参天,流水潺潺,茶林遍野,向以山明、水秀、茶美闻名于世。寺内僧众达千人以上,享有“江南禅林之冠”的称誉。径山寺的饮茶之风极盛,长期以来形成了径山茶宴的一套固定、讲究的仪式:举办茶宴时,众佛门子弟围坐“茶堂”,依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,依次献茶、闻香、观色、尝味、瀹茶、叙谊。
先由住持亲自调沏香茗“佛茶”,以示敬意,称为“沏茶”;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一一奉献给赴宴来宾,为“献茶”;赴宴者接茶后必先打开茶碗盖闻香,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,尔后才启口在“啧啧”的赞叹声中品味。茶过三巡之后,即开始评品茶香、茶色,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,最后才是论佛颂经、谈事叙宜。饮茶在寺院中不仅有助坐禅、清心养身之功效,而且还有联络僧众感情、团结合作之功用。据记载:寺院一年一度的“大请职”期间,在新任西序职事僧确定后,住持即要设茶会,邀请新旧西序职事僧与会,借以对前任职事僧示感谢之意,并希望帮助新职事开展工作。举办茶会之日的清晨,住持特请新任西序职事(西序职事为除住持外寺院中地位最高之人)首座饮茶。
入座前,先由住持的近侍写好“茶状”(类似请柬)当众授于新职事;新职事接状后,先要拜请住持,再由住持亲自送其入首座,并亲为之执盏点茶。新职事受过住持茶礼后的次日早晨,也须邀请寺内其他职事僧及僧众们饮茶。饮茶前也要写出茶状,交干茶头(掌管茶水之僧人)贴于僧堂之前以周知众人。然后挂起点茶牌,待僧众齐集僧堂,新西序职事也须亲自为众僧执盏点茶。点茶后其他职事下茶状,请住持饮茶,最后还要新老职事僧互相请茶,以互示敬意及表示今后通力合作。
宋代时,每遇诸山寺院作斋会时,有的寺庙施主往往以“茶汤”助缘,供大众饮用,以为佛门子弟乐善好施的“善举”之一,称为“茶汤会”。
了解了佛教禅茶史的介绍之后,对于禅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,这样在学习的时候,是更加容易的,要知道了解了禅茶文化之后,师兄在修行的时候,可以更加的专心,从而就能收获更多,利益自身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