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学《圆觉经》应该每天祈祷这十二位圆觉大菩萨,怎么祈祷?多多默祷这十二位菩萨,祈祷他加持成就真实智慧!祈祷这些菩萨本身在消业障、亲近他们就有好处,菩萨的法身遍虚空法界、对他忆念真会有种力量自然就产生
!清净慧菩萨祈问、世尊给他开示:“尔时世尊 告清净慧菩萨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”。修行境界转化过程中有些差别性,具体体现是每个人种性不一样、他所经过的路径不一样、感受不一样。如果不明白这个差别性、就会生出定见,认为“我就是这样”,每个人会相信自己跟别人不一样、强调自己跟别人不一样,这是自己认为的定见、这个定见很要命,它实际是种大障碍、把心固定死、没有办法显发它本有的智慧,认为自己有具体形象可得、实际已经把自己给枯死、没有办法体会到真实智慧的作用!一旦有定见力的时候,这个定见越清晰会很烦恼,好多学戒的师、他的定见非常清晰,因为他学的是知见、越学得精严千万不要跟别人一块儿住,别人所有麻烦他都看得到、成了一种定见、他很痛苦地存在。不要说后边凡夫学律的人、包括优婆离尊者,那是律宗祖师,咱们讲过《弥勒上升经》他感慨“阿逸多不断烦恼不修禅定,为什么世尊您给他授记他要成佛?”他奉执律行、这种定见产生,看见阿逸多菩萨不断烦恼(不守戒,他认识层面那种规范不成就)、不修禅定(不打坐也不念经),实际人家奉持心性圆满、是从根本上修!但是他以见解力衡量,不懂得差别性会很烦恼、圆觉法自性是不是清净?他会发出疑问。很多经典这样串起来就明白了,为啥叫融汇贯通?哪部教典的意义不是单独的,尤其大乘了义经典都有互相辅助的作用,学习的时候不要单独分为某一宗或者某个立意、那是一种执谬,实际都是圆通无碍的。比如说般若法(空性法)的时候侧重于空性中观方面讲,包括《楞严经》、《般若经》、《金刚经》这些般若系统教典凸显般若空性这个主题思想;但是他也没有否定《阿含经》里讲的了苦。有般若空性自然苦不可得、佛倡导一个宗义并不否认某些东西,他的智慧本体性和方便支体性同时存在、缺一不可,佛法是圆融体系、不存在某个局面性,局面性切割像盲人摸象一样没有意义。
学习佛法,首先从这点认得非常清楚、不要把佛法任由思维心给切割开,无异于把活生生的佛给剁了几块、犹如南拳斩猫,本来猫是活生生的、因为见解一刀斩了两截死了。佛法任何一个宗义、在所有宗义辅助下显得活灵活现,包括小乘四部《阿含经》同时也倡演空性义,没有般若空性义存在、他没法了苦、他没法断烦恼,按优婆离的说法怎么断烦恼?断烦恼还得凭借般若空性力量、这两者都没有错,只是针对于不同人的不同信念、不同信心发生不同教义,目的是解脱生死、目的是最终成就菩提正觉,这是他的差别性、这叫“渐次差别”。不懂渐次差别会茫然地学习,茫然到什么程度?一会儿听这个法师讲般若、一会儿听那个法师讲中观、一会儿又俱舍唯识,一听都挺好、哪个都想学,一会儿想净土念佛、一会儿想持戒,再来两个上师灌灌顶、“嗡班匝儿萨埵吽”开始,哪个都没错、关键是知道你要干什么,实在选择不清楚、最简单的方法是你喜欢哪个就干哪个,但是坚持住才行、肯定得益,这是佛法最真实的一个方面。我们不明白这个会瞎整、所以要理解“如来渐次差别”,就是在真理基础上有个渐次增进的过程!“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 及诸大众默然而听”,“奉教欢喜”是依教奉行的意思,修行人就怕不依教奉行、不懂依教奉行很麻烦,什么叫依教奉行?依圣言教是最聪明的一个做法。依浑言教、啥叫浑言教?发昏时候的言教、肯定越来越昏,你自己体会应该有感觉,烦恼一起脑袋是昏的、肯定浑言教开始发挥作用。亲近三宝会感觉到身心轻安、大脑清楚、这是最深的体会,而且一亲近三宝发现,知道自己该想什么、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、知道自己何去何从,只要一离开三宝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、这是最明显的一个现象。知道这个现象就知道该怎么办了,千万记住不要依你那个浑言教、要依人家圣言教。
亲近佛法马上脑袋就清楚、很多恶习就熄灭,自然不起现行、这是最根本的,一出这个门马上晕菜,那你尽量还是选择一下,不是为谁选择、为自己小命儿选择。人昏的时间长、清醒时间短,估计到死那阵儿也不会清楚,为啥?平常浑的时间太长,一天二十四小时、二十五小时半是昏的、负一小时清楚没有用,光梦想“我想解脱”、一睁开眼“我怎么还昏着”,这就是差别、这事儿弄不清楚就颠倒,这些人听课有好处吗?听完马上扔到北极去、根本听不进去,没从太阳系扔出去就是好的、我很知足,很多人百忙之中来听听我们啰嗦、已经很给面子了。(摘自佛光禅师圆觉经38讲)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