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宝相
宝相,姓马,是雍州长安人。十九岁出家,修头陀行,每天礼忏,这样四十多年。每天夜里课诵《阿弥陀经》七遍,持念佛号六万声,先后读《涅槃经》一千零八十遍,并且诵读《金刚经》,《般若经》,直到命终。平时吃冷饭穿粗衣,一心正念向往净土,不论早晚,直到后来病重,坚持诵念佛号,始终不断。最后嘱咐信徒说:“念佛为先,不要虚度一生,应当在西方净土相见。”又说:“烧化我的遗体,不用建塔。”说完往生了,享年八十三岁。(《续高僧传》)
唐功迥
功迥,是浚仪人。修行普贤忏法,身体不卧床有三十年。有一天,见到普贤大士,乘六牙象来,地面是白金色。晚年,专讲《法华经》,讲到《药草譬喻品》,天忽然降雨。又撰写《佛地论疏》,愿回向注疏功德,求往生净土。注疏完成,有五色异光照亮他的房间,功迥说:“能在这时乘光见佛,我就满足了。”然后专念西方净土,不再进食就往生了。(《佛祖统纪》)
唐惟岸(小童子)
惟岸,是并州人。平生专修行方等三昧忏法,并回向净土,遇有小病,修禅观不断。有一天,见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显现在空中,久久不消失。惟岸顶礼泪如雨下说:“有幸用肉眼,能看到圣容。只恨不能留传后世。”于是召请画工,但没有能画的。忽然有二人,自己说是从西京来,要去五台山,愿意画菩萨像。画完后,二人忽然不见了。惟岸知道西方净土的缘成熟了,告诉弟子们说:“我现在往生,谁愿意一起走呢?”有小童磕头说:“我愿意随师父去。”惟岸让他回家告辞父母。父母以为是玩笑话,没当真。没多久,小童沐浴更衣,进入道场坐下,念着佛就往生了。惟岸抚摸小童的背说:“小子先走了吗?”然后要笔写偈语,赞叹二菩萨画像。赞完后,告别弟子们,进入道场,吩咐徒弟助念佛号,端坐往生了,享年八十岁。当时是垂拱元年正月七日。(《宋高僧传》)
唐法持
法持,姓张,是润州江宁人。年幼出家,十三岁时,拜黄梅的忍禅师,蒙禅师开示法要,领悟到了佛的玄奥。后来奉事方禅师,成为入室弟子,这以后就专修净土法门。长安二年九月五日,在金陵的延祚寺往生。临终前,留下遗嘱说:“暴露尸体在松林下,布施给鸟兽虫蚁,让它们吃我的血肉,作为净土的因。”说完往生了。
唐怀玉
怀玉,姓高,是丹丘人。执持戒律,看重名节,每天长坐只吃一顿饭,身上蚤虱很多。念诵《弥陀经》三十万遍,日课佛号五万声,常修行忏悔。天宝元年六月九日,见西方净土的圣像,如恒河沙子数那么多,一人举着银台来迎接,怀玉说:“我一生念佛,发誓得到金台,为什么不是呢?”圣众遂后消失了。怀玉加倍精进,忽然听到空中说:“头上已经有光圈了,请盘坐结手印,等待佛来。”三天后,异光满室,怀玉说:“如果闻到异香,我的报身将尽了。”写偈语说:“清净皎洁无尘垢,上品莲台为父母。我修道来经十劫,出示阎浮厌众苦。一生苦行超十劫,永离娑婆归净土。”写完后,香气充满空中,圣众充满各处,见阿弥陀佛,观世音大势至菩萨,身是紫金色,共同带着金刚台来迎接,怀玉含笑往生了。郡太守段怀然,作偈赞叹说:“我师一念登初地,佛国笙歌两度来。唯有门前古槐树,枝低只为挂金台。”(《宋高僧传》)
唐慧日
慧日,姓辛,是东莱人。唐中宗时,剃度出家,见过义净三藏,前往西域求法的事迹,心中羡慕。于是乘船渡海,经过三年,到达天竺,礼拜如来圣迹,寻求梵本经典。慧日经过艰苦后,深深厌恶阎浮提世界,思想哪一国土哪一地方,有乐无苦?什么法什么修行,能快速见到佛?问遍了天竺三藏,都是劝修净土法门,慧日听了顶礼接受。后来到达北印度健驮罗国,王城东北有大山,山上有观世音像,有至诚心祈请的人,常见大士现身。慧日到山上叩头七天,又绝食,以死为期限要见观音现身,到第七天夜里,观音菩萨在空中显现紫金身,高有一丈多,坐在宝莲华上,垂下右手按摩慧日头顶说:“你要传法,自利利他,只有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发愿往生。到那佛国后,见到佛及我,能得大利益。你应当知道净土法门,胜过各种修行
。”说完忽然消失。慧日疲惫不堪,听了观音菩萨的话,顿时精神振作起来,然后翻山越岭向东回到中国,共行走七十多国,用时一十八年。唐朝开元七年,慧日到达长安,见过皇上,进献佛的真容画像、梵本经典等,皇上赐他名号叫做慈愍三藏。慧日勤修净业,唱导净土法门一时兴起,著有《往生净土集》,流行世间。天宝七年往生,临终时,见莲华在面前,形状如日轮。(《宋高僧传》,《佛祖统纪》)唐常慜(从游弟子)
常慜,是并州人。出家后,精勤不懈怠,念诵没有停歇。曾发大誓愿,愿往生极乐世界,专修净业,称念佛名号。后来游历京洛一带,专修净土,就有感应,然后发愿写《般若经》满一万卷。又想远到西域,礼拜如来圣迹,把这殊胜福德,回向净土。于是到海滨搭船,打算从诃陵国(南海古国名),到末罗瑜国,再到中天竺国。但是商船载运货物太重,开船不远,风起船翻,商人争着上小船,互相排挤。船主高声呼唤常慜上小船,常慜说:“可载多余的人,我不去啊,为什么?如果轻生为别人,这是顺应菩提心,牺牲自己救济他人,这是大士行。”说完合掌,称念阿弥陀佛,直到船沉人淹没,声音停止就往生了,享年五十多岁。有追随他的弟子一人,也念佛名号,与他一同淹没。那些得救的人,叙说了这件事很详细。(《西域求法》,《高僧传》)
唐法善
法善,不清楚他的出身。天宝年间,游历京城,修习天台教,常常诵读《法华经》,他住的地方,瓶里的水自己就灌满。临终时,见金莲华从空中下来迎接,天乐交替鸣奏,隐隐地向西方去了。(《佛祖统纪》)
唐神皓
神皓,字恒度,姓徐,是苏州人。天性耿直单纯,归依钱塘的龙泉寺一大德高僧出家。天宝六年,剃度,乾元初年,住在苏州开元寺,集结信众成立西方莲社,如果有懈怠懒散的,就让他退出,当时人们认为那是栴檀林中,庸常的材料自然枯掉了。神皓后来示现病态,对弟子说:“净土圣相已经现前,我今晚必定往生了。”然后就沐浴更衣,端坐往生,香气满室。当夜,天空像琉璃色,星星如雨点一样落下来,神皓享年七十五岁。(《宋高僧传》,《佛祖统纪》)
唐道光
道光,姓褚,年幼出家。长大后受具足戒,学习掌握律法,持念《法华经》,创建塔庙,终身不厌倦。上元元年仲秋,示现病态,当月三日晨起,支撑病体,凝神观想阿弥陀佛。忽然见佛身出现在他面前,满庭院的碧华,从未见过。第四天天微亮,有一异常的人来迎请,于是睁开眼睛,弹指说:“只要发菩提心。”第五天,曼陀罗华,从天空降下来,五色云气,覆盖他的房间,道光就往生了,享年七十九岁。(《宋高僧传》)
唐飞锡
飞锡,不清楚他的出身。最初学习律仪,后来与楚金法师,研习天台教观。天宝初年,游历京城,住在终南紫阁草堂,撰写《念佛三昧宝王论》三卷。那上卷,说明了念三世一切佛的法门。大意是:“那帝释的宝网没有张开,众宝怎么能见到,网的总纲绳一旦提起,所有网眼就打开了。洗浴大海的人,已经用到百川的水;念佛名号的人,必定成就三昧。而世人念过去的释迦佛,想现在的弥陀佛,却唯独没有听说念未来诸佛的,为什么呢?因为诸佛是最尊贵啊,众生是最卑下啊。高贵与下贱一分出,所有妄念就兴起了;恭敬与傲慢一分立,一真就隐没了。《般若经》说:‘一切有情皆如来藏,普贤菩萨自体遍故。’(众生都是如来藏,普贤菩萨的本体无处不在)那贫女怀有王子,米在糠秕里,这个道理就像照镜子一样分明。人都是侮慢未来的玉毫(佛),不敢侮慢过去现在的金色(佛),造罪的缘由,是在未来的佛上,不是在已过去的佛上啊。众生如果不是如来藏,又哪里有未来的佛呢?若是知道母亲是因为儿子才尊贵,米是因为糠才成全,有一点点《法华经》中常不轻菩萨的心,那念佛三昧,虽不快速也就很快成就了。所以仆女群盗,不可以轻视,鬼狱畜生,也应当普遍的敬畏,甚至没有善可以选择,没有恶可以抛弃,那么随着每一念头生起,无非都是佛了。”那中卷,说明了念现在佛专注一心的法门。大意是:“《悲华经》说:‘密苏王子,发心已来,行时步步,心心数法,常念诸佛,今登正觉,生妙乐刹,即阿閦佛是。’我认为迈步大道,行走小路,固然应当像密苏王子那样念佛,即使做官的鸣锣开道仪仗随行,或佩带整齐朝拜天子,或前呼后拥,车马奔驰,又怎能不用心在每一步之间念佛呢?那有牙齿有头发,还存活着的人,都是有呼吸的。世间的人多是用宝玉木材等作为念珠,而我是用呼吸作为念珠的。称佛名号,随着呼吸,有大依靠,哪里害怕一息不来,就属于后世了呢?我在行住坐卧中,常用这个念珠,纵然是昏沉,也是含着佛号而睡的,醒来就继续念佛。必在梦中,得见阿弥陀佛,如钻木取火,烟就是火的前兆,梦中念佛不断,三昧就成就了。亲眼目睹玉毫(佛),亲身得到佛的授记,是万无一失啊。问:‘那么只要能不断忆想,不用高声念吗?’答:‘排除散乱的要点,就是要有出声念,声音不响亮,心就暗中不定。有五种意义。拔起茅草连带一片,乘马鞭策在后,用尽毕生的力量念佛,就永远脱离所有忧苦,这是一。念佛的声光达到,万种的祸患像冰消雪化,功德的丛林,像千山茂盛的松树,这是二。佛的金色容颜辉煌灿烂,宝华缤纷散落空中,就如观察手掌一样清晰,都是念佛声导致的,这是三。如拖动木石,太重而不能前进,发起洪亮的号子声,就轻飘飘抬起来了,这是四。与魔军对战,旗鼓相当,用声律鼓舞斗志,必定攻破强敌,这是五。喧嚣与静默两全,止寂与观照双运,符合佛意,不也可以吗?’《华严经》说:‘宁受无量苦,得闻佛音声,不受一切乐,而不闻佛名。’那么佛声远远震荡,开启善的萌芽,犹如春雷震动百草,怎么能轻视呢?”那下卷,说明理事双修即生无生法门。大意是:“世间人认为念佛有个念啊,我却认为念佛没有念啊。再说这个念当下就是空,哪来的有呢?不是念灭掉空,哪来的没有呢?念的本性本来是空,哪来生灭呢?又没有所念的心,就是‘应无所住’啊。而修行念佛的,就是‘而生其心’啊。没有所念的心,就是‘从无住本’啊。而修行念佛的,就是‘立一切法’啊。没有所念的心,就是‘念即是空’啊。而修行念佛的,就是‘空即是念’啊。这是说明‘中道’、‘双寂’、‘双照’了。观照而常常空寂,没有所念的心了。空寂而常常观照,而修行念佛了。这是如来空寂而又观照的三摩地,念佛三昧究竟的地位啊。所以这三昧,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大定。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,破相偈说:‘念佛真金色,安住无著心。观法何名佛,摄心恒相续。金色非如来,四阴亦如是。离色非如来,想色应当知。此是佛世尊,最胜寂静处。善能灭一切,外道诸邪见。如龙王降雨,泽及于一切。’这经说明六度万行,没有一法,不是念佛三昧吗?《大品般若波罗蜜经》说:‘佛为钝根人,说一切法空寂,因为他们容易生起执着的知见啊。为利根人,说诸佛相好庄严,因为知道他们如莲花不染尘垢啊。’《坐禅三昧经》说:‘菩萨坐禅,不念一切法,只念一佛。如清冷海中的金色须弥山,甚至功德法身,也是这样念佛。’所以知道不能以不念为无念,观佛是实相,观身也是实相,遇境界都是真,没有心不是佛。并不是离开念才有‘无念’,离开生才有‘无生’。若是离开念而另立一个无念,离开生而另立一个无生,这是不懂‘烦恼即菩提,众生即诸佛’的道理了。既然离开不可以,念佛就是真无念啊,往生就是真无生啊。其意义鲜明,就如秋天澄净,明月出云端了。”永泰初年,飞锡被皇帝召请到大明宫内,同良贲等人,参与翻译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,以及《密严经》,充当论证义理的正式成员。后来不知去向。(《宋高僧传》,《宝王三昧论》)
版权所有:地藏经在线网